当前位置:无叶文学网>书库>历史军事>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三百一十一章 条陈务虚儒生共疾疏

第三百一十一章 条陈务虚儒生共疾疏

必须要再次付诸于武力,开疆拓土,可往往王朝中后期会陷入无法振武的陷阱之中,这个时候就会陷入内乱之中。”

  无法振武的陷阱,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张居正没有讲的更加详细,恐惧战败、恐惧战败带来的恶劣影响、畏惧振武对皇位的冲击、皇帝本人懒散、文贵武轻的风力舆论、不要无端制造杀孽的道德要求等等,许许多多的因素影响到了振武的效果。

  比如战败,五路伐夏、明英宗亲征等等,都是战败的恶劣后果。

  张居正面色凝重的阐述着自己的观点,继续说道:“到了宋仁宗的时候,就开始谋求变法,暴力的失控,五代十国时最为明显,所以变法就成为了主流,那时候,南北两宋进行了多次的探索。”

  “比如官营垄断,北宋末年,一斤煤能卖到二百文去,南宋初年,临安城里,粪道主都是宋高宗的人。”

  “比如借贷,两宋时候的青苗法,到了后来就成了朘剥的工具,天下资财共一石,肉食者独占一石二斗,天下共欠二斗。”

  “两宋都试过了,没用。”

  朱翊钧沉默了许久,他高度认可张居正的说法,这个太傅实在是名至实归,总是能给朱翊钧带来许许多多的惊喜,皇帝疑惑的问道:“先生觉得该怎么办呢?”

  “天下,天下人之天下。”张居正说完自己都笑了出来,摇头说道:“就像是儒学士的大同世界一样,天下,天下人之天下?一个理想国罢了。”

  天下人之天下,如果把天下比作是一个商行,每一个人都持有这个商行一股,而且不可交易,而后每个人都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了商行的欣欣向荣而拼搏,这说起来容易,可是如何实现呢?

  最基本的,商行运作的规矩由谁制定?他凭什么制定规则?他要制定这些并且推行这些规则,一定会用到自己人,那么如何保证制度设计的过程中,规矩不包庇‘自己人’?

  在张居正看来,培养一个英明的君主,更加实际一些。

  张居正很务实很务实,遥不可及的东西,他根本不去追求,天下人之天下,太难实现了。

  朱翊钧靠在椅背上,点头说道:“朕听明白了,解决王朝更替之事,想要国祚延绵万万年,就要让天下变成天下人之天下,可是这又实现不了,所以呢,王朝必然更替。”

  天下兴亡,人人有责,要想让国朝万万年,就要让天下人之天下实现,但是这个实现不了,只能退而求其次,培养一个明君来缓解社会矛盾了。

  张居正是个儒学士,符合儒学对君子的追求,一以贯之,坚持到底。

  无法根本性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只能缓解了,不让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就要朝廷履行自己调节社会矛盾的基本职能。

  这些年,朱翊钧一直在做这件事。

  “陛下,陈竹到了。”冯保看陛下和太傅终于谈完了这个要命的问题,擦了一头的冷汗,这两位祖宗,日后谈这些问题,小点声,冯保和张宏也能装作没听见!

  时光荏苒,冯保和张宏时常伴驾左右,耳闻目染,也已经能够听明白陛下和太傅的讨论了。

  张居正大逆不道,哪有作为大明的臣子,说大明必然亡国的?而且理由如此的充分!

  可这个大逆不道是陛下起的头儿,到底谁大逆不道,又论不清楚。

  “臣拜见陛下,陛下圣躬安。”陈竹现在的身份是海防巡检,是大明的浪里白条水上飞,官复原职,即将赴任。

  “凌部堂对伱有再造之恩,你是一个很有义气的人,这次朕遣你去长崎,是去打前站,凌部堂要出海去,朕很看重你,大明需要倭银,有劳大壮辛苦了。”朱翊钧从三个角度给陈竹派遣了任务,第一方面则是再造之恩,陈竹能报仇,是凌云翼亲自动的手,第二方面则是国朝利益,倭银入明可是缓解大明钱荒的重要路径,不容有失;第三方面,就是皇帝请托。

  “臣定不负君命。”陈竹再次叩首,郑重其事。

  山东的硬汉子一诺千金,既然答应了,就是搭上这条命,也要践行自己的诺言。

  “这是先生,宜城伯张居正,想来你也有所耳闻,领一块全楚会馆门下的腰牌再走,朕深居九重,朕庇佑易有不及之时,但你可以去全楚会馆找游七。”朱翊钧示意游七拿一个腰牌给陈竹,日后,陈竹就是张居正门下行走了。

  朱翊钧是皇帝,他的庇佑等于大明国国朝意志的庇佑,有着十分强劲的效力,可是他的庇佑很是宽泛,不具体,陈竹要是有些小事,难道还要惊扰天子?而全楚会馆门下行走,就容易的多了。

  “谢陛下隆恩!”陈竹接过了腰牌,再次俯首谢恩,而后转身离去。

  朱翊钧看着陈竹的背影看了许久许久,才感慨万千的说道:“汉室江山,代有忠良。”

  陈竹前往长崎是给长崎总督府掺沙子,也是打前站,凌云翼必然是要出海的,毕竟他真的杀了不少的人,名声不好,在朝中必然被反复攻讦,可是去倭国,好杀人,就不是缺点了,朱翊钧总要考虑下凌云翼的春秋论断,考虑下他的去处,倭国刚刚好。

  “王世贞这个时间,应该死了吧,先生不要埋怨朕,朕给了他机会了,他仍然不知悔改。”朱翊钧又跟张居正聊起了王世贞,张居正跟王世贞是有私交的,王世贞为了起复甚至送过张居正的宋徽宗的画《竹禽图》。

  张居正也是摇了摇头,无可奈何的说道:“执迷不悟,自作孽不可活。”

  而此时人在天牢里的王世贞,正在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王崇古的儿子,大明的监察御史王谦,作为都察院的代表,前来送行。

  王世贞的隔壁就是孔家案犯,整日里哭哭啼啼,惹人心烦。

  “我给你带了二两银子的席面,父亲说你曾和父亲有旧,父亲不方便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