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叶文学网>书库>历史军事>千门36天局> 第2章 赵构的心病

第2章 赵构的心病

趣和精力全部集中到国事上来,此乃臣妾此生之所愿也。”

  高宗听得十分感动,道:

  “你真是朕的相知,说的一点不错。只是皇子赵甫方去年夭折,朕后继无人,真盼和你生一个传人。可是--"

  ”传人可以从太祖、太宗的拔尖后裔中去挑,只要赵氏江山不落入异姓就行了。皇上何必为此事发愁?...... "

  高宗站在床前想到这里,一阵男性激情不禁从心头涌起,便躬身俯首,伸出龙舌,向吴氏那红艳欲滴的樱桃小唇舔去。

  仿佛喝了一口仙丹龙涎,高宗倏忽间来了精神,眼睛也亮了许多,便回转身,疾步到外室御案前,埋头批阅起文书来。

  如山的文书一分份地批阅而过,到了只剩最后一份时,屋外更鼓已响五声。

  “啊,天亮了。”高宗长叹一声,捶一下微微酸痛的龙腰,站了起来,正想往绍兴殿上早朝,突然,那份未阅批的文书上贴着的叫做“引黄”的黄纸上,有一行触目惊心的字句跳入高宗的眼帘,使他不由得惊叫一声,跌坐在龙椅上。

  2

  “皇上,你没事吧!"

  吴氏闻声起床,送上一杯人参汤,关切地问。

  高宗喝过人参汤,从龙椅上站起来“没事。起驾,朕上早朝去。”

  接着,他急匆匆地跨出寝宫大门,乘辇到绍兴殿去。天刚蒙蒙亮,绍兴殿门前甬道上就站满了上早朝的大臣们。

  随着一声“皇上驾到”的呼叫,大臣们便纷纷跪在道旁,异口同声高呼:

  “臣接驾!"

  高宗被”引黄“上那一行触目惊心的字句,搅得心绪不宁,根本不理跪在一旁接驾的大臣。他下了辇,便跨进大门,一直走进毁后那张铺着黄垫子的雕龙靠背座椅上坐下。

  大臣们依次跟了进来,站成两行,朝着高宗重新跪下去,行了一跪三叩头的常规朝礼。

  如果是平时,高宗此时会闪着关爱的目光说句”众爱卿平身“。可今天,他却不管大臣们还跪着,便用那愤怒而威严的高声道:

  ”刚才朕阅到通泰镇抚使岳飞的文书,说是'金人已立叛臣刘豫为大齐皇帝',可有此事?啊?你们说。“

  众大臣见高宗龙颜大怒,跪着忍受双膝的麻痛,谁也不愿

  先站起来答话。

  大殿里鸦雀无声,静得可听到高宗的急促呼吸声。见大家不答话,高宗更火了。他抬手指着跪在最前面的左相吕颐浩说:

  ”吕颐浩,你身为首辅大臣,难道也不知道此事吗?"“臣早有风闻,已遣人到大名府查实,但尚不知详情,又怕是讹传,故夫敢惊扰皇上。”吕颐浩站起来一揖道。

  见宰相已经站起来,大家也都陆续站了起来。

  “启奏皇上,岳镇抚使的文书,臣昨天上午就已细细阅过,'引黄'乃臣所加,让皇上留意。岳飞为人忠义,常遭谍者深入金营搜集情报。臣以为,其文书所陈的事实确凿,无须怀疑真假。”

  高宗视之,说话的乃御史中丞赵鼎。

  赵鼎字符镇,山西闻喜人。现年四十有五,乃徽宗崇宁年间进士,曾任洛阳令,一向对金主战,为人精明、干练而又直爽。

  高宗点点头,表示赞同赵鼎的判断。蓦然间,他怒声喊道:“张悫!"

  ”巨在!“张悫出列

  ”你极力保举让刘豫当济南知府。他不但杀了我抗金猛将关胜,举城投降,而且还僭号'大齐皇帝',同我大宋分庭抗礼。你身为枢密使,知人不明,荐人不当,该当何罪?“高宗厉声喝道。

  .”臣知罪。“张恋赶忙跪伏在地,连连叩头,喏喏称罪。但是,他内心并不服气。心想,你皇帝当时在扬州十分赞成我的建议,还道刘豫是个难得的人才。如今出了问题,便把一桶污水全倒在下臣的身上。

  ”来人呀,将罪臣张煮给我拿下,推出去斩了。“高宗气虎虎地举手下旨。

  随着皇帝一声旨下,两名挂着扑刀的御前兵勇,立即趋前,摘下张悫头上二品冠冕,并将其反手抓着。

  众大臣见高宗欲杀张恋,都惊出一身冷汗,纷纷跪下谏道:

  ”皇上息怒,求皇上免张悫一死。“

  高宗本意只是要出--口气,见众人都为张态求情,又想起太祖立下的”不杀大臣及谏官“的祖训,便改变了决定,道:

  ”好吧,看在众臣之面,赐张焘无罪。“

  御前兵勇闻高宗重新下令,便将张恋放了,并帮他重戴冠冕。

  ”谢皇上不杀之恩,愿我主万岁万万岁!“张悫扑通一声下跪,连连叩头谢恩。

  赵鼎又出班奏道:

  "臣早晨又接到岳飞的一份上疏,现呈皇上御览。“”赵爱卿,快念,让诸位大臣一起听。“高宗大喜道。赵鼎展开手中的文书,念道:

  ”臣通泰镇抚使岳飞叩拜皇上:胡虏入寇我大宋江山,是为了满足他们贪得无厌、掠夺财富和强占土地的欲望。金人在大名扶立刘豫为帝,意在残害中原,用中原人攻打中原人,使他们得以休整兵力,伺隙从中取利。如今金兵北归,刘豫甫立,根基未稳,正是我收复中原、中兴汉室的大好时机。臣愿带兵十万,首当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