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远处,几个农人正蹲在田边歇息,见官府来人,有些畏缩地站起身。
魏倩走过去,温声问道,“老丈,这片地是您家的?”
老农紧张地搓着手。“回、回大人,是小人的薄田……”
魏倩蹲下身,指尖轻触土壤,“土质不错,种的是粟还是麦?”
“种……种麦。”老农见她态度平和,稍稍放松,“但今年雨水少,收成怕是不好。”
魏倩沉吟片刻,抬头道,“老丈,郡府要扩建新城,您这田恰在规划区内。您有两个选择——”
她伸出两根手指,“一是按市价补偿银钱,您可去城东新划的农垦区另置田地;二是以地换房,新城建成后,您家可分得一间临街铺面,子孙可做点小买卖。”
老农瞪大眼睛,“铺、铺面?”
魏倩笑道,“对。您儿子若会算账,还能去钱庄当个学徒。”
农人们顿时议论纷纷,跑来问他们的地行不行,魏倩笑着说要看规划的版块区域。
午时,魏倩来到西市,这里商贩云集,人流如织。
她登上事先搭好的木台,敲了敲铜锣,人群渐渐安静下来。
“诸位父老,”魏倩声音清亮,“大梁要建新城了!”
她展开一幅简化的规划图,用竹竿指点着,“新城街道会比现在宽一倍,马车不再堵在路口。每坊设公井、茅厕,夜里还有巡更人。商贩按行业分市,卖布的在一处,卖粮的在一处,大家不必再抢地盘!”
台下爆发出一阵欢呼,大梁人对她几乎是无条件支持的。
一个卖陶器的商贩高声问,“魏相,我们的铺子怎么办?”
魏倩早有准备,“施工期间,郡府会在临时市集提供摊位,免三个月租金。等新城建好,原商户优先选铺,价格从优!”
商贩们喜笑颜开,纷纷拱手称谢。
傍晚,魏倩来到城西匠户聚居区。低矮的茅屋里,铁匠正捶打烧红的铁块,火星四溅。
“丞相小心!”魏尚急忙挡在她身前。
魏倩却摆摆手,径直走到老铁匠面前,“老师傅,打一把刀要多久?”
老铁匠抹了把汗,“回大人,得三天。”
魏倩指着图纸上的工坊区,“新城会建专门的铁匠坊,统一供应煤炭,还有水力锤锻机,到时您一天就能打出两把刀。”
老铁匠的徒弟忍不住插嘴,“那我们的工钱……”
“按件计酬,多劳多得。”魏倩笑道,“做得好的,还能领官府的匠籍,月月有粮饷。”
匠户们激动地交头接耳,几个年轻人已经跃跃欲试。
星月当空时,魏倩才回到府中。
魏无知正在灯下查看今日的勘测记录,见她回来,递上一杯热茶,“如何?”
魏倩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百姓比想象中更支持,只要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父亲,后面就辛苦你了。”
她望向窗外的夜色,“父亲,这座新城,会改变的不仅仅是大梁。”
她在大梁住了半个月,丞相府快马赶了过来,魏倩看着匆匆而来的陆亮臣,“怎么了?出了何事?”
“太上皇与郦大夫病重,怕是——”
“什么时候的事?”她猛地站起身。
陆亮臣低声道,“五日前,太上皇突然昏厥,太医令说是气血两亏,恐怕……,郦翁则是前月染了风寒,一直未见好,前三日已水米难进。”
魏倩脸色骤变,立刻转身对宋庄道,“备马!轻
装简从,即刻启程!”
她又看向魏无知,“大梁新城之事,便由父亲全权负责,按既定方略推进,遇急事可飞鸽传书。”
魏无知摆摆手,“去吧。”
半个时辰后,魏倩已带着陆亮臣盖公张不疑和十余名护卫飞驰出城。
春日的官道两旁杨柳依依,她却无暇观赏,马鞭一扬,骏马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
“太上皇怎会突然病重?”魏倩在疾驰中高声问道,“年前见他时,精神还极好。”
陆亮臣紧跟在侧,声音被风吹得断断续续,“不知,太上皇已九十余岁——”
魏倩懂了,这个年代已经非常非常长寿了,怎么偏是这时候。
一行人日夜兼程,每到驿站就换马继续赶路。第三日清晨,长安城墙终于出现在地平线上。
宫门前,侍卫见是丞相车驾,连忙放行。魏倩来不及更衣,一身风尘仆仆直奔长乐宫。
殿外,吕雉正与太医令低声交谈,见魏倩来了,还是头一次看她如此不顾形象的模样,微微颔首,扶着她的手,“魏相不必着急,你的心意,孤知矣。”
“皇后,臣于大梁不知长安事,听闻太上皇重病,臣极愧也,忙星夜赶回。”
吕雉面色疲惫,“无妨,这也来得突然,诸侯王也赶了过来,皆不方便见,太上皇刚服了药睡下。”
“郦食其那边……”她顿了顿,“怕是就这两日了。”
魏倩眼眶一热,郦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