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等这些事情结束后已经到了六月份,虞燕也没忘记从广州这边带些礼物回去给弘昐他们几个,另外其中还有单独给李有容的各类书籍游记。
回去后就差不多过了重阳,京里秋老虎刚过,正是秋高气爽的好时节,公主府和她走的时候没什么两样,只是兆玉又长高了许多,见到她时捧着一沓厚厚的纸。
“这些是……?”
兆玉有些怀念地摸上柔软的纸张:“这是收拾公主屋子的时候在书架上看到的,里边应该是她的手稿。”
虞燕翻开第一页就怔住了。
“余自幼长于深宫,闲来常以诗书为伴,每览前贤之作,未尝不掩卷长思。”
“女子之才,何逊于须眉?”
“然传世者寥寥。”
“余心有戚戚然,故集闺中姊妹之作编为一册,愿女子才情不没,后世知音有感。”
这是一篇诗集的序作。
她再往下翻,将近有二十来篇的诗作跃于纸上,或咏风月或抒幽怀,里面甚至还有恪靖公主年少时的诗作,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在诗作中近乎喷涌而出。
她的诗作下方写着四个笔锋锐利的大字:穆图尔贺。
满语中海雁的意思,也是她的闺名。
七八年前她在曹家见到诗社时
一闪而过的想法在此刻被温宪公主变成了现实,她收集的诗稿并不多,大部分也都是公主们的习作,但是看着看着虞燕突然萌生出了一个想法:
这还不够。
她想要收集大清各个省县的闺阁诗作,为那些蒙尘的明珠著书立传,让后人知道她们的才情、她们的生平……以及她们的名字。
第92章
王府青史留名不负春
想要收集各省县闺阁女儿的诗作文章实际上是没有那么容易的,双卿打理的书肆如今只在京里打出了一定的名声,若是想要收集各个地方的恐怕还要在地方上设立书肆的分号,除了售卖书籍外,还可以征收姑娘家的诗稿。
这些事情倒是急不得,虞燕只是先让陈安平去筹备,至于她自己则是备了马车回了雍亲王府。
弘昐长高了一大截,他翻过年就满十三了,穿着刚练完布库湿透了的衣裳从空旷的台面上下来,几乎是跑着到了虞燕面前。
如果说星德是竹,那他就是松,常年习武射箭让弘昐看起来都比大两岁的星德一样高,肖似李氏的眉眼笑起来如同冬日的暖阳温热不灼人。
“姐!你可算回来了,我和额娘都想死你了!”
弘昐本来想扑到姐姐怀里,但是一想到自己已经是十二岁的大孩子了,按照阿玛的话来说,不能做出那副扭捏的小儿女姿态,因此他有些遗憾地停住了脚步。
虞燕对这个弟弟感情很深,她现在比弘昐还高点,因此摸了摸他的脑袋佯装嫌弃道:“你这满头的汗往我面前凑,想熏死你姐姐啊!”
弘昐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脸,连忙回屋去换洗过衣裳。
他的东面住着九岁的弘昀,西面则是六岁的弘时。弘昀是个安静的有些腼腆的孩子,比幼年的弘昐有过之而无不及,李氏的话语中也常常提到这孩子比起骑射更爱念书,不过看得多的也不是那些正儿八经的四书五经,而是一些诸如《几何原本》、《崇祯历书》、《坤舆全图》这类的西洋学说。
“姐姐。”弘昀乖巧地从屋子里头出来,身后跟着虎头虎脑动个不停的弘时。
弘时可以说得上是李氏生的这几个孩子里面最调皮捣蛋的一个,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是李氏生的最后一个孩子的原因,仗着自己年纪小是什么事情都敢干,什么话都敢说,叫虞燕说来居然在他身上看出了几分她那位十四叔的影子。
想到这里她不禁打了一个寒颤,那可还是千万别要了。
虞燕从广州那边回来自然也没忘记给几个弟弟带礼物,只是除了李氏所生的三个弟弟外,耿氏的弘昼和年氏的福慧年纪都还小,所以她干脆给除了弘昀以外的弟弟都送了一视同仁的东西。
至于弘昀,她送的则是牛顿的新著《光学》,这本书是康熙四十三年的时候完稿的,写的是光的粒子学说,先前海外也一直没有完整的稿本,过了五六年才正式直面天日。
他拿到书的时候还怔了一下,虽然说胤禛和李氏对他爱看西洋学说没有表达过什么不满,但是难免会听到下人们说他这个阿哥学这些西洋玩意是玩物丧志。
姐姐……没有那么觉得。
弘昀原本绷得紧紧的小脸顿时放松了不少,他大着胆子去拉虞燕的衣袖,声如蚊呐:“谢谢姐姐……”
在前院见过三个弟弟后虞燕就迈着步子带他们往椿居苑的方向走去,李氏的院子里许久没有这么热闹了,她或许是接到前院小太监传来虞燕回来的消息,早早就站在廊下等着了。
“女孩子这个年纪就是见风长,一年的功夫你长得都快跟额娘一样高了。”李氏拉过她左看右看,心里觉得自家女儿仿佛又瘦了。
翻过年她都十五啦,虞燕不记得现代的时候她长了多高,但是如今按照胤禛和李氏的个子来看她应该只能算是标准身高,差不多一米六五左右的样子。
弘昐他们虽然现在一直住在前院,但也没忘记常回椿居苑看看李氏,所以一进屋基本上都各自找到了该坐的位置,虞燕则被李氏拉着坐到了身畔。
等胤禛从府外回来和用晚膳的间隙,李氏抽空还和虞燕讲了两桩府里发生的事情。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