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叶文学网>书库>都市青春>择日走红> 第401章 梅开二度(一万一千字!)

第401章 梅开二度(一万一千字!)

间,要不要读研,因为想读书,也感兴趣。”陆严河说,“但是,相比起做学问,写论文,其实我发现我更喜欢的是自己读书,而且,客观的原因也摆在那里,这几年我的影视项目很多,非常需要时间,我如果继续读研,那又会面临两边都无法专心做的境况,两边都要做,结果两边都做不到。”

  赵德钟嗯了一声。

  “所以,现在暂时不读研是我深思熟虑之后作出的决定。”陆严河说,“赵老师,我不知道刘桥是怎么联系您的,但我从别的同学那里听说,您对我不读研这件事有点介意,怕您误会,想跟你解释一下我的想法。”

  赵德钟说:“你能把这些事情想得这么清楚,我支持你做这样的决定,不过,既然你说你爱读书,也爱文学,那就不要因为拍戏很忙,就放弃了,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无论做什么职业,都不能忘了读书。”

  陆严河从赵德钟严肃的语气里听出了些许谆谆之意。

  他很感动,也庆幸自己来找赵德钟解释了这件事。-

  十二月十六日这天,陈思琦给他发了一个消息,说:《跳起来》这一期冬日特刊的实体书销量,突破了三十万册!

  陆严河看到这个数字,都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这个数字,该怎么说呢?

  这样一个数字,即使是放在十年前,纸媒还在盛行的时代,也依然是能打的数字。

  在那个时代,也能算得上是畅销杂志了。

  更不用说在现在这样一个时代了。

  陆严河:真好!太好了。

  陈思琦:这更加坚定了我要做报纸的想法,但我不想做一个传统的报纸,我要做一个能让读者感到“有份量”的报纸,他们能够从我们的报纸上,读到网上、自媒体上都读不到的内容。

  陆严河:?

  陈思琦说:这份报纸要以“文化”为主要概念,而不是文学,你看,我们这么多人,在这么多个高校,认识这么多大教授,实际上我们最清楚哪些老师有真才实学,而且有本事把专业知识讲得旁征博引又深入浅出。

  陆严河脑袋里面轰的一声。

  哈?

  他突然就意识到一件事,这不就是在另一个平行时空,随着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进入网络以后,慢慢掀起来的“知识付费”吗?所谓的网课。

  陈思琦这是想要通过一张报纸,一张售价只要一块钱的报纸,让这个世界的人们得到同样的体验?

  陈思琦说:就像我们很多同学会去其他的学院蹭课,而且,我们老师的一些网课发到网上,也有很多社会人士也会看,不是只有在学校里的学生才对文化感兴趣,文化也不是高高在上、束之高阁的东西。你跟秋灵姐还有她男朋友周书宇教授录那期《城市游记》,很多人就反馈,想要让周书宇教授常驻这个节目。其实在现在这个时代,仍然有大量的人对“文化”是有需求的,无论是真的需求,还是心理上的需求。

  陆严河听陈思琦说完,内心更震惊了。

  他真的没有想到,陈思琦竟然靠着自己就洞悉了这样一个社会心理。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很多人都在说,网络的海量信息让很多人都不爱看书了,碎片化阅读挤占了大家进行长时间阅读的能力。

  但在这个现象出现的同时,却也同样让很多人的心中都希望能够读到一些有意义、有文化的内容。

  我们讨厌给每一件事都赋予意义和价值,享受单纯地浪费生命,但与此同时,每一个人的生命都肯定在更长、更远的尺度上追寻着一点更恒久的东西。

  这是人类繁衍至今的本能。

  陆严河第一次在听到陈思琦想要做报纸之后,感到一种“她这个想法很对”的念头,也是第一次说:这个很值得做。

  他之前是真担心,陈思琦想要搞一场报刊届的文艺复兴,试图在报刊届复制《跳起来》的奇迹。

  如果奇迹可以复制,也就不叫奇迹了。

  当时他们做《跳起来》,没有冲着能成功的目标,纯粹就是想要做这么一件事,所以才做起来的。

  报刊却不一样。

  现在陆严河却意识到,陈思琦的这个想法,还真的命中了社会大众的心理,极有可能做成功啊。

  陆严河说:这个想法是真的好,做真正有知识含量的内容读物,绝对有很多人需要。

  中国很大,人口很多,十几亿的人口,哪怕只有一百万个人愿意为这个东西付费,也足够它成为超级畅销的东西了。

  一块钱。

  陆严河忽然就明白了陈思琦为什么要强调这个售价。

  让人感到绝对的物有所值。-

  按照这样的定位来说,这个报纸的级别会非常高,尤其是对稿件的要求会非常高。

  陆严河没有插手,他相信以陈思琦和《跳起来》编辑团队的能力,能够一点一点地按照他们的想法做起来的。

  实际上,他现在又有什么能力和资格去插手呢?

  他又不专业。

  远不如他们专业。

  相反,看到陈思琦突然提出这么好的一个想法,眼看着这个报纸可能真的会做得很成功,打中这个时代大众的心理需求。陆严河自己也被激励到了。

  他的那些影视项目,都怎么样了?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