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叶文学网>书库>都市青春>医疗系学霸> 156.第151章 个人能力与适应征(求订阅)

156.第151章 个人能力与适应征(求订阅)

br />
  薛涛回到了电脑面前,然后继续说:“吴主任和黄主任私交很好,听说当年啊,就是好朋友,只是各自走的路线不一样,如今自然私交也没拉下。”

  “民大医院的创伤外科之所以近些年可以蓬勃发展,就是黄主任的功劳,但是呢,因为没有特别的科研产出,所以一直晋升正高的主任医师差了点东西。”

  “当然,黄主任也比较年轻咯,职称也升不了那么快。”

  “我刚来工作的时候,也是不信,心说,那么多大专家和教授定下来的手术适应征和手法复位适应征,能是你能左右的?”

  “可后来才知道,现代医学里面的手法复位术啊,上限固定了手术适应征和手法适应征的相对局限性。”

  “我记得是哪一年年会期间,一位教授提到过这件事,他说手法复位的禁忌症和适应征啊,是与个人相关的。你不会,那么就算是A型骨折,也是手法复位的禁忌症,是手术复位的适应征。”

  “但如果你会的话,那么B2.3型骨折,甚至C型骨折,都可以通过手法复位来解决。”

  “然而,手法复位之所以比较难推广,好像是中医的诊断方式与现代医学的X线很难对应,且有人做过实验,同样类型的骨折,同一个医生去处理,结果还大相径庭,就很蹊跷。”

  “一个小小的手法复位,却是把中医和现代医学都掣肘住了,也是蛮搞笑的。”

  方子业静静地听着,仔细琢磨,觉得薛涛说得有道理。

  可更仔细琢磨,又觉得薛涛转达的那位教授的说法有点无理!

  如果手术适应征和手法复位适应征,没办法统一体现在指南上面的话,那么现代医学里面的创伤外科医生就只能回家种田了。

  没办法啊,第一难学,第二我学了手术,可以通过手术治疗,你指南上写了手法复位,但我不会,那我就只能往外推,否则就是能力不行。

  那不扯淡了么?

  如果无法被所有人都学习得到的技术,那么就不具备广谱性。

  为什么要有指南,第一是专家和医学工作者,对病种认识和治疗的指导,第二就是相对评估一个医生,是否存在医疗过错争议的蓝本。

  按照指南走,基本不会错,这是公认的。

  个人能力是个人能力,但是你怎么保证所有人的个人能力都这么强呢?

  指南的修正,与全国的医疗平均水平有关,而不是局部水平有关,如果按照华国协和医院与华西医院的平均水平来制定指南的话。

  那全国乡村卫生院包括所有县医院里面的人都清空得了,做就是错,那是肯定不符合实情的。

  “那是有点期待黄主任能够早点过来教学一下了。”方子业说。

  能够增长见识面,就是世面的积累。

  这世界很大,充满着各种外人所不理解的不可能。

  就好比,方子业这么个医生,连打针都不会,一般人你敢想?但方子业是真的不会,他从来没给病人打过针。

  穿刺和局部麻醉不算。

  然后二人就没再闲聊,每个人的任务都很重,即便是方子业分摊了一部分的任务,可还是有七八张床位的入院病历需要书写。

  还有入院谈话签字书、外伤患者自费告知书等等各种必要的手续和签字。

  为什么外伤患者要自费,这是医保规定的不是医生规定的,方子业也没办法特别深入地去解释,只是告知患者和家属,如果需要详细了解,请去下面的医保窗口。

  大概在中午十二点左右,方子业总算是把八个病人的大病历以及住院记录给写完了,还没有开始谈话签字。

  可饭却已经到了,薛涛就说:“子业,医嘱开完了吧?”

  “病历的事情可以先不着急,先吃饭,吴主任喊了盒饭到主任办公室。”

  “而且吴主任和黄主任,都已经在开吃了。”薛涛站起来,摸了摸肚子。

  “吴主任带着黄主任一起吃盒饭?”方子业站起来时,略错愕。

  说实话,这不是对待外院主任的待客之道,方子业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个老师那里,学到这么待客的。

  不管是远道而来的上级医院老师,还是平级医院的兄弟,或者是下级医院的进修大哥,都是好生相待的。

  “铁兄弟,吃盒饭算什么,我还看到他们用花生米就着几块钱的酒在科室里捣鼓呢。”薛涛有些羡慕地说。

  “接地气,真兄弟。”

  方子业可以想象到那种奇怪的场景,两位高级职称,四十多岁的中年,躲在科室里,就用着普通的花生米,就着几块钱的酒在那里对酌。

  这喝的已经不是酒,而是人情味儿。

  本章完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