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叶文学网>书库>都市青春>文豪1983> 第179章 新化社

第179章 新化社

  第179章 新化社

  “号外,号外!”

  报童骑车兜售自己栏中的《东方日报》,大声叫卖:

  “大陆青年作家赴港,将参加《明报》组织的文学沙龙,和查良庸先生对话!冰释前嫌?”

  “节目在TVB频道《欢乐今宵》播出,肥姐沈殿霞主持!更有大隐秘揭露!”

  “——来一份报纸。”

  “好!”报童递来报纸,“两块钱!”

  收完钱,报童抬头一望,吃惊道:“你是大陆人?不对……你,你……你就是那个报上的人!”

  “嘘!”

  余切伸出食指,抵在自己鼻子下边儿。“别说出去!”

  报童欢喜得很,一边推着自行车,一边反复看余切这边,恋恋不舍。

  他把叫卖报纸的口号换来换去,冲进了余切所在的这家港式茶餐厅,不一会儿,竟然全卖光了。报童和余切做再见的手势,又做了个拱手礼,然后才骑车离去。

  白领、工人拿到《东方日报》后,都如饥似渴看着报纸,恐怕他们不会想到,茶餐厅的偏角,余切就正在这里。

  已经抵达港地的余切等人,和当时新化社驻港分社几位同志闲聊。

  该分社是大陆的四大驻港机构之一,最早1947年即成立。分社文体部的部长韩力,职员彭燕、牛昭三人前来接待和采访。

  由于当时两地的经济差距,这几位全是经得起考验的好背景,今后官运亨通。

  韩力来港已经有几年,观察敏锐:“刚才那个报童是大陆来的。”

  “怎么看出来的?”余切道。

  “港人注重教育,很少再让自己孩子跑腿叫卖,今天是工作日,本地孩子都在上学,只有大陆来的才走街串巷,为了生计而努力。”

  “这种情况多吗?”

  “多,怎么不多,你去过的九龙城寨,里面有多少大陆人!里面的无证牙医,说不定就是大陆来的赤脚医生!余先生,如今你已经在港地很有名气,《东方日报》是港地的三大报之一,肯用你的消息做头条,可见你的知名度。”

  “——而我们采访你,当然也占了便宜,我们的新闻也要拿去港地发。”

  采访随即开始。

  女记者彭燕按照采访的纲要,提问道:“余先生,你最满意的作品已经变成《出路》?它让你在海外被人知道。”

  余切摇头道:“我最满意的是《大撒把》、《我们俩》、《和你在一起》这三部曲,虽然他们在大陆外名气不那么大。”

  “为什么呢?”

  “这几本书,横跨了国内外、城乡和代际关系,涉及到多个阶层,它的价值还要更久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彭燕大概是看过余切的小说,忽然激动的点头:“这几本书在未来,恐怕会成为八十年代中国人生活的百科全书,它确实需要一些时间……”说罢,彭燕掏出一本《和你在一起》,翻到第一页。

  那上面是巴老给小说写的序。洋洋洒洒两千来字,余切所说的评价,正是巴老在序中写出来的。

  新现实的第一部由王濛来作序,第二部是余切的老师马识途,最后一部则是巴老。在此时,除了巴老,已经没有人好在前两个人之后,写下自己的序言了。

  全国各地总计十七家出版社,九个印刷厂,昼夜不停的印刷这几本书,然而还不够卖。

  愤怒的读者们跑到了印刷厂“监工”,发觉印刷厂已经三班倒之后,才闷闷不乐的作罢。因为书籍的定价较高,在燕大、北理等地的校园市场里面,流行起了便宜的“手写全抄本”,声称是“女生自用”,校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获得泰王勋章,对余切的声名推动是显著的,极大的激发了大陆读者的民族热情,加之又引发了一些华商来大陆投资,点名道姓是因为看了余切的小说……他简直是一代人的精神氮泵。

  在鹏城的蛇口,正推举第二届管委会总计十五名干部,经由两千多人直接选举产生。

  一些人在自己的投票中,仅凭印象,不管不顾的写下了“余切”的名字,令当时的管委会书记老袁无奈道:“我们先不要讨论他是否能入职,我们先要讨论,几十块钱的工资是否能请得起他……”

  投票者嬉笑道:“我们这里已经成为招商‘企业’,接待各地华商,能者上庸者下,余切是最好的拉投资业务员,他可以来做拉投资‘老板’。”

  “但我们确实发不起余老板的工资呀!”

  “让那些东南亚的投资商人,给余老板发……”

  余切已经无可争议的成为青年作家第一人,就算是追溯到更早年代的作家群体,也不再有人敢于摆谱。

  他于是发觉,所有人对他都是无比善良的。

  燕大都开学了一个月,系主任胡岱光从来没有催促过他。季线林原先还在余切面前常常念叨:“余切,你比我的儿子好……我真傻,真的,我早该知道的,我真后悔,你比我那个儿子好!”

  现在,季线林已经不再把他儿子和余切作对比。

  毕竟他的不孝子有可能会回怼他:“爹,你在说什么?余切可比你好,要不我改姓余?”

  继续着采访。

  彭燕问到了“新现实”在新一届茅盾文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