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50

  第141章

  又是一年九月份。

  正是昌河州收获的日子, 这地方灾情少,只要不是突然降温,基本没什么大灾害。

  所以这个时候, 各家都忙着收粮。

  今年跟往年唯一不同的,那就是不用防备有人打谷草, 他们安心收粮食即可。

  毕竟跟草原和谈非常顺利, 而且听说广宁卫已经有人去岐州驻扎,草原一举一动皆看在眼里, 所以不会出问题。

  不管出不出问题,都影响不了昌河州百姓的好心情。

  连带着岐州百姓, 同样好奇他们的收获。

  都说昌河州种了三万多亩的良种麦子,还有九百亩棉花,不知道收成如何。

  户司主事还在忙牛羊买卖,秋收就要开始了。

  让他一时间有些抽不开身。

  放在之前,作为昌河州户司主事,他肯定立刻去忙秋收啊, 谁让这是本地最重要的税收来源。

  他们这财政紧张, 必然先管这个。

  可现在不一样, 牛羊买卖让本地获利颇丰。

  之前还在担心本州官员们的月俸,现在连年底奖金都有着落了。

  纪大人说, 今年本地官吏极忙, 不能亏待大家。

  无论是年底奖金, 还是节礼都备了一份。

  节礼甚至没用昌河州是预算, 而是纪大人直接从宋大人那边要来的。

  宋大人肯定也不吝啬, 说给就给。

  今年各地官吏过得肯定比去年好。

  话又说回来,现在牛羊买卖已经顺畅,让手底下人地去忙好了。

  虽说今年财政不用靠田税, 可粮食跟棉花不能松懈,纪大人肯定重视这个。

  纪楚确实重视,不过他看着户司主事忙得团团转,也没说其他。

  而是让工司主事去统计昌河岐州两地的老人情况,原本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家,昌河州都给修了火炕。

  现在资金充足,年龄放宽到六十岁,统计之后,工司就能去办。

  依旧由祝亚领着去做。

  工司主事最近也很忙。

  本地百姓在来往商贾那赚到钱,不用工司“推销”,自己都上门求购水泥。

  求购水泥还能做什么。

  做火炕呗。

  现在又多了个纪大人的新政,还是两地一起做,工司主事则马不停蹄去办。

  一个水泥作坊,让他提心吊胆很久。

  这就罢了。

  听说这次跟草原谈判时,他们预支昌河州官吏月俸的事,差点成为对方的筹码。

  若不是纪大人的人脉广,还有盘算,估计就要被坑惨了。

  经过这几件事,纪大人说什么,他干什么,绝对不拖延,绝对不多嘴!

  吩咐完给老人家修火炕的事后,纪楚跟李师爷主要精力同样放在九月收粮上。

  跟纪楚关系极好的宋大人都不大来打扰,他直接对其他作坊园老板道:“别在这种事上打搅他,咱们做自己的交易即可,粮食上的事,他可是绝不让步的。”

  这是大实话,而且各地急着把牛运回去。

  本来只用运牛,现在还要赶羊,甚至要买点昌河州岐州的山货。

  这里的大山参品质太好了,内地里买不到啊。

  往来商贾们,似乎发现一个新的宝库。

  现在车马便利,小半官道都是水泥路,运输非常方便,以后应该常来才是。

  宋大人帮着安抚了想见纪楚的众人,纪楚难得松口气。

  昌河州现在有点太热闹了啊!

  不过那麦子良种的收获,还有棉花收获。

  让本地更是沸腾起来。

  本地人还好,主要是外地人“大惊小怪”。

  “这是在开玩笑吧。这麦穗对吗。”

  “这棉花,为何这般白,纤维还这样长。”

  “你们这土质极好啊!”

  “我的天,还有这么大片的土地,外地人不许买?为什么啊。”

  为了防止你们这些人购置大量土地囤在手里,普通人却无地可用。

  这个小插曲并未影响众人的惊愕。

  主要是这地方麦子产量太高了。

  一亩地能产五百多斤粮。

  就算用了好粮种,也比很多地方产量要高啊。

  说是有一家人勤快,种得好,一亩都要有六百斤了。

  太夸张了。

 &em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