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90

sp;但现在的情况下,缺点不明显。

  什么士农工商?

  普通老百姓根本不讲究这个。

  农民地位看似高,但谁不想掌握一门手艺,摆脱靠天吃饭的生存现状?

  只是以前想要掌握一门手艺, 门槛不低。

  不仅要找到愿意收徒的师傅, 还得师傅真心教导。

  在师傅教导前,学徒普遍得在师傅家当牛做马,带孩子做家务, 被欺凌打骂都是正常。

  这么好几年下来,师傅觉得学徒对自己足够真心,才会传授手艺, 往往师傅还得留一手。

  因为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这种低效的投入产出比,早就让赵淩视为沉疴陋习。

  现在,只要交钱,就能在短时间内掌握一门可以糊口的技能。

  不一定是多么精湛的技艺,但足够谋生。

  至于开设什么班,全家人通过自身专业和能够调动的师资力量出发,很容易就确定了最迫切的几个岗位。

  接着就是怎么招生、怎么宣传、教学地点、教职员工、薪资待遇等等细节,没多久就敲定下来。

  曾星用晚膳的时候,感觉脑子里还晕乎乎的,塞满了信息量。

  万万没想到,在这样的场合,他竟然也能说上几句话。

  用过晚膳后,赵淩还在犹豫是在河边甩两竿,还是直接回家,就听赵王氏吩咐:“淩儿,去给我写个奏折。”

  赵淩还在餐厅门口左晃晃右晃晃呢,闻言:“什么奏折?”

  赵王氏奇怪地看他:“刚才说的啊。你不会吃顿饭就忘了吧?”

  赵淩用更奇怪的眼神看她:“开短期培训班的事情还用写奏折?这不是你这个大学山长的事情吗?这还得写奏折上报?”

  赵王氏沉默,其他家里当官的人也都跟着沉默。

  赵淩在这片诡异的沉默中觉得不对,又没觉得哪里不对,看向窦荣:“我哪里说错了?”

  窦荣也没觉得哪里不对:“没。”把疑惑丢给家里最资深的官员,“爹?”

  赵骅只能给他们解惑:“你们两个……朝廷官员做事,一些小事就算了,像这样的事情,最起码得上报。”

  都说他简在帝心,但就是太上皇在位期间,他不能说事事上报,这种先斩后奏的事情肯定是没有的。

  开设短期培训班的事情,虽说事情差不多他们自己家就能商量完,不需要多大的投入,实施起来并不难,但带来的社会影响力显然不会小,还会一定程度上打破现有的师徒传承模式,包括培养出来的那么多人才怎么进行消化,显然是需要上报的事情。

  但是这样的事情,窦荣和赵淩都能自己干。

  以前可能他们还会因为缺钱缺人写个奏折或者密信要钱要人,但赵淩发展市舶司赚了大钱之后,他就彻底放飞了。

  很多事情他都懒得写奏折,有阵子把跟在身边的顾潥当图章用,经常是跟皇帝说一声就好了。

  赵骅想到太子对赵淩的态度,怕是这事情到太子这里,还得是太子做什么事情,得先跟赵淩汇报。

  赵淩嫌弃:“没效率。”并且拒绝帮忙,“娘你不疼我了!以前你还帮我写奏折,现在让我帮你写奏折。我自己的奏折都不写!我到现在还用你给我写的颂词呢!”

  赵王氏抬手就打他:“你也不嫌丢人!当官十几年了,怎么没一点长进?”

  赵淩想逃,无奈这会儿全家都挤在餐厅门口,根本没地方逃跑,只能埋头在窦荣怀里,闭着眼睛任由赵王氏打,惨叫:“嗷!”

  赵王氏手还举在半空中没落下呢,直接就给气笑了。

  赵辰这时候想起自己作为长子的责任了,跳出来说道:“别打别打,我去写!”都三十岁的人了,又不是三岁十三岁,当着那么多晚辈的面,还被打……弟弟的颜面多少得维护一下。

  赵辰一走,赵淩也跟着赶紧开溜。

  赵王氏只觉得眼前一花,刚才还站她眼前的赵淩和窦荣就不见了人影:“这死小子,把翊儿都带坏了。”

  赵骅不予置评。

  自己儿子顶多皮一点,窦荣那是骨头缝里都在冒黑水,坏透了。

  还是他儿子好,都是被窦荣带坏了。

  看到赵王氏还在生气,赵骅觉得自己该替儿子说句话:“淩儿小时候多乖啊。”

  “对啊。乖到弄坏你多少身官服了?”赵王氏没好气,天天回来一身的脚印。

  赵骅:“……我去看看辰儿的奏折写得怎么样。”

  嗯,赵辰官职低,写奏折的机会少,他得去盯着点。

  赵骅觉得自己找到了合适的理由,走得健步如飞。

  剩下的一大家子并不理会落荒而逃的大家长,商量明天休沐去哪里玩。

  有的不想动,只想在家里休息的,有的约了出去逛街游玩的,也有约了去听戏之类。

  入秋之后,天气一下变得凉爽,人的精力也充足起来。

  赵淩和窦荣也打算出去,倒也不是想着出去玩,而是待在家里总有一些陌生的客人拜访。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