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

都有不少外地的客人往京城而来,其中也不乏读书人,更有不少达官显贵。

  京城显贵自然是让家里的马车来接,外地人就只能在码头上租马车或者买马车。

  马车有破烂的,也有富贵华丽的,沈大海找了个靠谱的中人,买下了几架马车。

  不是他财大气粗,而是他们一行要在京城至少住小半年,反正都要准备,迟买不如早买,早买早享受。自家马车就不用押金,反正有车夫,有马有车厢就能走。

  胡欢喜也买了马车,沈大海一起定下的,给小夫妻俩省了不少事。

  吴夫人又一次感觉到了侄子的日子比自己好……从来都不如自己,需要看他们一家脸色过日子的人突然变得比她更宽裕从容,这其中的落差真的让她如鲠在喉。

  母子俩住的是二等舱房,到了京城后手头剩的银子还有不少。不过,通州这边的物价要高些,在江南卖马车的银子拿过来并不能买到同等马车。且胡欢喜买的是不逾制中最好的车厢。

  在淮安府时,众人准备车厢很随心,怎么好看怎么来,按自己的喜好来做。

  可到了通州和京城,就不能这般随心所欲,该避讳就要避讳,有些官员和达官显贵才能用的样式与颜色,普通人绝不能碰。否则,有可能会有牢狱之灾。

  因为这些逾制而坐牢,且逾制是重罪,那也太冤了。

  沈大海早已从船掌柜的那里打听到了这些规矩,买车厢时格外小心,特意跟中人确认了好几遍,确定没有逾制,这才爽快付了银子。

  吴明知没有买马车。

  不是不想买,而是买不起。

  吴夫人想要买好点的,可他们手头的银子不多,连普通的都买不起。

  到了此刻,吴夫人忽然就明白为何自家大人在得知她要相看沈家独女时并不阻止了。

  若是娶了沈宝惜过门,根本就不用为银子的事情烦忧,买东西只考虑喜不喜欢,不逾制就行。

  他们下船是中午,众人先是吃了一顿饭,沈大海在天黑之前将马车搞定,一行人就在通州码头附近的酒楼住下。

  吴明知跑去租了马车,打算第二天一起走。

  何萍儿咬咬牙买了马车,她的嫁妆花用到现在,已经去了五成。谢承志想买,说到了京城还得用,她觉得这话有理,便顺了他的意。只不过,她没有买那种最好的,只买了普通的青蓬马车。

  对此,谢承志有些失望,却也能接受。

  这马车只是普通点,又不是没得坐,夫妻俩如今是活瓢舀死水,银子越花越少。他又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中,越繁华的地方,出人头地的机会越多,谢承志既来了京城,就不打算离开。

  想要久居京城,花销可不少,能省就省点。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