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叶文学网>书库>言情女生>我,孙山,科举> 第57章 孙伯民去服役

第57章 孙伯民去服役

  当放堂的邦邦邦声响起,孙伯民领着孙山和德哥儿回家。一进到院子里,孙山喊了一声阿奶。

  黄氏慈爱地说:“山子,放堂了?今天学得还好吗?”

  孙山倒了一杯水,慢慢地喝着,点头说:“很好,阿奶,我去做课业了。”

  黄氏抽出手帕,替孙山擦汗,温和地说:“去吧,好好学。”

  自从孙山上学,孙伯民把客房改造成书房,还特意去村里的孙木匠处打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

  孙山把书和学习用品放下,摊开九宫格纸,直接下笔抄写今天所学的新知识。

  郑夫子要求抄10遍。

  由于一下午在学堂的小池边练字,孙山自我感觉练熟了,可以直接写在纸上。

  每个字在规定的格子里,超出来,证明还不熟练。

  孙山先把今天所学的用上京官话背一遍,等确定背熟了,直接摊开纸写。

  一边默读,一边默写。等写够十遍,才停笔。

  又拿出另一张纸,把前天,昨天学的默写。

  写完后,孙山满意地点了点头,练习了三天,终于能把每个字控制在格子里。

  但这还是不够,因为此时的格子是大格子,离日常生活书写的还差很远,更不用说要科考的字了。

  孙山不泄气,写字,慢工出细活,需要时间沉淀,只能沉下心,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三字经》上的字,就算是繁体字,孙山也懂,所以可以先超前学。

  上京话不会读,没关系,就用广南话读。

  孙山想着过一段时间,一定要排个计划表,把每天的任务排上去,按部就班地计划学习。

  如今才开学三天,多年不读书,需要时间来调整,孙山还不习惯,打算给一段时间自己,收拾好习惯,重新读书。

  背了好几句,等背熟了,就走到水井边处,拿着石板练字。一边写一边背,反反复复,直到确定会写,才放下笔。

  此时,孙伯民和苏氏等人从田里回来了,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

  吃过晚饭后,苏氏和黄氏正给孙伯民收拾行李,明天就要去服徭役了。

  谷雨用油纸包好米饼,又包好番薯干。

  立夏把家里的腊肉干蒸熟,装到小罐子里。蒸得不多,一天吃2片就够了。

  小满和寒露帮收拾雨具,蓑衣一定要带上的,万一下雨,可不能淋雨干活。

  孙二叔和孙三叔从外面进来。

  孙三叔未见其人先听其声,大声喊:“大哥,东西收拾好没?”

  孙二叔跟在后面说:“大哥,明天几点启程?”

  两个人过来只单纯地问候一下,也没什么重要的事。

  孙二叔想着,大哥这次去服役,下半年的秋役就该我了,希望能来个轻松的活计。

  像这次修县城郊区的水渠,毫无难度可言。

  孙伯民正在打包被子,孙三叔和孙二叔上来帮忙捆住。

  黄氏说:“应该差不多了,想想还要带什么?”10天左右的徭役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苏氏正帮忙整理两套衣服,把全是补丁,又烂又破的衣服带去。

  做苦力活,就该穿破衣服,太好的,舍不得给他穿。

  孙伯民问道:“三弟,你上次去了几天?”

  问得是去年秋役。

  说到这个,孙三叔就没好气了,苦着脸说:“我们去年到明阳镇开荒,干了二十天,哎,累死人了,我可足足瘦了20斤。”

  孙山疑惑地看过去,孙三叔一米七,身形偏瘦,要说瘦了20斤,打死都不信。

  孙二叔跟在后面说:“官家的田地越来越多了,我怀疑今年秋天,恐怕也是去开荒。”

  属于黄阳县的田地,不仅县城郊区有,各镇都有。

  县令大人利用免费的壮劳力开荒,等弄好了,又租给附近的村民收租子。

  孙山不由地佩服,县令大人为衙门创收的法子真好,细水长流。黄阳县有好多地是无主的,也就是属于官家的。

  当然农民也可以去开荒种地,不过需要用钱买地,再花人力开垦,成本比较大。除了有点闲钱的,一般人很难开荒。

  孙山家有点闲钱,这两年也陆陆续续买了两亩荒地,孙伯民和苏氏两人慢慢开发,种黄豆。

  他们想着趁还有力气,为子孙多赚些田地。

  孙伯民绑好被子,又检查其他必须品。等弄好了,就装在一个麻袋里。

  孙三叔抱怨:“那二十天去干活,天天吃番薯芋头,吃到吐。”

  瞄了一眼孙伯明带的米饼和番薯干,又想起吃番薯芋头的劳役苦日子。

  孙二叔没好笑地说:“不吃番薯芋头,吃什么?”

  服徭役不仅免费用工,还不包伙食。

  劳役者需要自带干粮,官家只提供一个能挡雨还不能遮风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