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叶文学网>书库>历史军事>三国之最风流> 103 空有神射不得展

103 空有神射不得展

。如此一来,就极有可能会出现刘若、史涣正在渡河的功夫,许显部的徐州兵士突然杀到。半渡而击,刘若、史涣败之必矣。”

  既清楚了刘若、史涣眼下面临的困境,杨章遂便说道,“我知道了。你回去告与刘校尉、史司马,就说我两天之内,就可抵至昌邑城外。”

  那骑士应道:“是。”

  向杨章行了个军中礼,翻身上马,也不休息,便就马不停蹄,赶回去复命了。

  杨章传下军令,命将士加快行进。

  行军至暮,夜宿一晚。

  翌日一早,拔营继行。

  路经一亭,亭舍已然败落,舍内荒草丛生,无有一人。

  两头狐狸,蹲在颓倒的门扉边,探头探脑地朝路上的这支军马窥视。

  杨章技痒,取出弓矢,搭弓而射,两支箭,连珠而出。

  两头狐狸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瞬间分被二箭刺死。杨章用的弓强,二箭射死了两狐后,去势犹劲,刺入了地面。却是把两狐的尸体牢牢地定住在了地上。

  从在其侧的数十骑兵,齐声叫好。

  两骑驰奔过去,把那箭矢拽起,提了两狐过来。

  两头狐狸都是黄色,皮毛寻常,且脏兮兮的,很不好看。

  杨章瞟了眼,笑道:“赏给你们了!”

  济阴、山阳接壤,杨章很熟悉山阳的地理。

  此亭名叫金亭。过了此亭,再走不到二十里,即是昌邑县城。

  杨章收起弓矢,心中想道:“府君嘱咐於我,说曹东郡言道:徐州兵或会抢占梁丘城,以遏我部的道路。然我昨日遣出的斥候,今晨归来禀报,说梁丘城尚在山阳郡兵的控制下,山阳郡府的五官掾檀节亲带了兵马四百,守卫甚严,内外并无徐州兵的身影。

  “莫徐州兵是因为被东缗县阻隔,故此不得在我部到前,将梁丘抢占么?若果是如此,曹兖州又何必兵分两路?只管一路从定陶而出,往援昌邑,不就行了?”

  杨章知道曹操有擅长用兵的名声,倒也不因曹操的任城之败而就小看於他,反复思量,来回斟酌,又想道,“曹兖州非不知兵者,他既然认为徐州兵会抢占梁丘,那么就必然有他的道理。我不可大意。当再遣斥候,前去打探,务必要探查透彻。”

  就暂驻不前,又选了斥候数人,命往梁丘打探。

  梁丘在昌邑城西南的三四十里处。

  杨章的部曲,现下也在昌邑城的西南方向,正好位处在昌邑、梁丘一线的中间往东。如果把杨章现在所处的位置,和昌邑、梁丘这两个位置,互相连成线,三点恰形成一个三角形。

  换言之,如是不顾梁丘,杨章径直赶赴昌邑,而徐州兵却在梁丘的话,那杨章部队的后背就等於是暴露给了徐州兵。这是兵家大忌。也就难怪他这般小心了。

  遣出的斥候中午归来,禀与杨章:“小人等到了梁丘,没能入城,但山阳郡府的五官掾檀公,在城头与小人等进行了对话。据他说,近日以来,一直都没见有徐州兵出现附近。”

  杨章彻底放下了心,一边派人赶紧回定陶禀报吴资,陈说梁丘还在昌邑之手的事情,请吴资考虑要不要再遣兵马来援昌邑;一边率领部队,开始继续东进。

  行到近暮,昌邑城池已可遥见。

  昌邑是座较大的城,纵横皆六里,周长十余里。

  在城邑县东南方向十里许处,有座山,就是山阳郡主簿刘巍提到的“阳山、金乡山”两山中的阳山。在阳山的西北五里外和北边不远,又各有两山,一名葛山,一名鱼山。因为阳山在诸山之阳,故得此名。早年间,山阳郡的郡城便在阳山下。

  阳山以美石众多出名,和葛山、鱼山,并肩耸立,拱卫昌邑的西北。

  因为此数山离昌邑都不远,故而,在看到昌邑县城的时候,这几座山黑绿的峰体,也映入到了杨章的眼帘。

  西北群山,北为济水,昌邑坐落其中。

  水光山色,景色优美。

  杨章记起他小时候,他的父亲曾带他来昌邑访友。

  昌邑县内行人如织,人声鼎沸,端得摩肩接踵,挥汗如雨,入城之时,亦如而下,是傍晚的时分,县中各里的百姓,家家升起炊烟。

  那种热闹、喧哗而充满烟火气息的市井味,使杨章深深铭记,难以忘怀。

  “往日不可追矣!也不知何年何月,我兖州大地、我华夏神州,可以战火弭灭,百姓可以再安居乐业!”

  杨章方自慨叹不已,忽闻兵士骚乱。

  跟从他身边的骑兵中,好几人不约而同地指向东边,惊慌叫喊:“督将,快看!”

  杨章转目看去,一支骑兵,沿着东边的官道,向他们这里疾驰而来。

  这支骑兵的速度非常快,转眼已至近前。

  一面红底的大旗在这支骑兵部队中间,上边写着五个黑字:“鹰扬将军辛”。

  杨章立刻猜到了这支骑兵是哪里的部队。

  鹰扬将军辛瑷,乃是徐州荀贞帐下威名赫赫的上将,这支骑兵,不用说,肯定是徐州兵马了。

  杨章来不及去想辛瑷及其部曲是从何处冒出来的,急忙命令左右的骑兵立刻上去迎敌,指挥余下的步卒列阵,试图能够趁本部骑兵阻击辛瑷的时间,布置出一个防守的阵型。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