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叶文学网>书库>历史军事>南北朝妖颜权臣高澄书> 第105章 科举雏形初萌芽

第105章 科举雏形初萌芽

sp;“大将军只需佯装对其夫人青眼有加,频献殷勤,又不是非要有何逾矩之行。只需令高仲密闻得风声,心生芥蒂惶恐即可!”

  高澄微微歪着头,似笑非笑地斜睨了崔暹一眼,嘴角勾起一抹戏谑

  “我这人呐,向来直率随性,最不擅长的便是佯装。”

  说罢,轻轻摆了摆手,

  “好了,此事容我日后再细细思量斟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言毕,他靠向车壁,微微闭目,似在养神,又似在思索。

  之后几天高澄也并没有听崔暹的搜主意,并未对高慎妻子有何表示。

  而是想将文墨之试用于到朝中各级官员人事辟举上。

  高澄在尚书省与自己若信任的崔暹、崔季舒等人。

  以及尚书右丞辛术、尚书吏部郎中杨愔等人,一起商议。

  高澄端率先开口

  “朝堂辟举之事,关乎我大魏社稷立柱,乃重中之重,不容有丝毫差池。

  如今虽已废止停年格制,复九品中正制,于各州郡设中正以举人才,然徇私者屡见不鲜,实非长久良策。

  如今我欲推行文墨之试,为各级初步遴选之径。

  经深思熟虑,欲令中书省主理秀才策试,集书省操办贡士之考,考功郎中担纲廉良之策问。

  至于各科设细目,以及成绩评定,尚需诸位与我悉心研讨一番,定要详尽周全,以求臻于完善。”

  说完以后,就端起案几上茗汁,轻抿一口,静候众人回应。

  辛术听了微微欠身,神色恭敬,双手抱拳行礼。

  “大将军此策真乃深谋远虑,乃安邦定国之良策。

  下官以为,秀才策试,当侧重经史大义与时务策论。

  经史者,能探其学识深浅;时务者,可观其对朝政之灼见。

  唯有二者兼备者,方堪称大才。

  以成绩而论,若应试者五问皆能应答如流,且切中要旨,此等俊才可为上;

  若有四、三问出色者,可为中;

  仅二问尚可者,便是下等;

  倘或仅一问问对,抑或全然不通者,则不予录用。”

  说罢,目光投向高澄,高澄捏了捏手指,微微点头示意。

  杨愔微微点头,轻捋胡须,眼神中透着思索之色:

  “贡士之考,除文辞与经义外,理应增考礼仪制度。

  礼仪乃国之颜面,贡士若对礼仪懵然无知,日后朝堂之上必失体统。

  可设礼仪问答,详察其对礼仪细节之知晓;

  策论礼仪沿革,窥探其对礼仪传承之见解。

  优者才高识广,入仕起点自可高些;差者尚需磨砺,日后再图进取。”

  等他说完以后,崔暹也拱手说道:

  “大将军,下官以为考场之地,关乎公正,规制务必严明。

  可于入场之时,仔细搜身,以防挟带作弊之物。

  考试期间,严禁交头接耳,若有违者,一经发现,即刻逐出考场,且永不录用,以儆效尤。

  唯有如此,方能保考试之清正,选出真贤。”

  崔季舒紧接着补充:“大将军,阅卷之事亦不可小觑。

  当邀各方饱学之士共同参与,确保千里马为伯乐所识。”

  几人对此各抒己见,高澄都细细的听着……

  待讨论得差不多了,高澄便说道:

  “诸位所说,俱为良策。

  今日之论,就由遵彦与崔暹你们二人,着手拟定关于科设、科第,以及其间诸多秩序、阅卷规程等细则条目。

  至于题考,乃为后续筹谋之事,此刻无需过度苛求深究。

  待诸事完备,我来日便奏请陛下恩准施行。”

  杨愔与崔暹随即抱手:“是,大将军。”

  之后东魏在九品中正的基础上,加中书策秀才,集书策贡士,考功郎中策廉良考核人才,还定天子策问。

  同时定下考试之时各类处罚、细分出科第等级,秀才多考文学辞采,孝廉则考经术章句,文试未过,策问有理亦可筛除。

  高澄奏请之后,自然开始施行。

  侯景自恃军功,向来不把高澄放在眼里。

  在他看来,高澄不过是仰仗其父荫,才得以握持权柄。

  况且高澄现今对高欢的勋戚渐有轻慢之态,这也使得侯景内心深处对高澄暗怀忌惮与嫌隙。

  彼时,侯景任职吏部尚书,与同样兼任吏部尚书的高澄在朝堂人事任免大权上屡屡产生龃龉。

  高澄纵然察觉到侯景那若隐若现的敌意,却也无计可施,毕竟自己父亲麾下大将难有候景这班善谋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