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民心所向

  嬴战自然不会让自己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国运,到时候被一波焚书坑儒给大量耗损。

  虽然他这么做,同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运,但他的做法要远比嬴政周全许多。

  当然了,并非是赢政不才,而是焚书坑儒发生在几年后,而且可就不仅仅只是咸阳的儒生,对学宫进行批判了!

  到了那时候,整个天下的儒生都在四处游说,批判秦国时政。

  正因如此,嬴政为了一劳永逸,稳固民心,才下令焚书坑儒,并且传达了一条条禁令。

  赢战将这件事情提前,并且同时推出了科举制度,不仅完美的化解了焚书坑儒带来的后果,同样也提前给天下儒生敲响警钟。

  科举制度的实施,让天下百姓都有了求学的资格,如此一来众望所归,哪怕是到时候那些儒生好了伤疤忘了疼,再敢四处游说,也无济于事!

  这一夜,整个秦国以咸阳为中心,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焚书坑儒!

  这件事情的影响太过恶劣了!

  不仅仅是儒家子弟,所有的诸子百家的弟子,全都有些兔死狐悲的感觉。

  今天是儒家子弟遭殃,那明天呢?

  而最让他们无法接受的就是……

  这一切的起因,虽然仅仅只是因为几个儒生在大秦学宫门口,说了一些批判学宫的言论!

  早在小圣贤庄宣布归顺大秦的时候,儒生们就已经分为了两个派系。

  一个派系是随从小圣贤庄,或避世不出,或赶赴咸阳,想要一展胸中抱负。

  而另一个派系,则是对小圣贤庄的做法不耻,认为有损儒家门风,辱没孔圣人思想的反对派。

  焚书坑儒的事情传开之后,所有反对派的儒生在各地开始发声,甚至有些人直接写诗作文,怒斥大秦太子的暴行!

  诸子百家居安思危,同样在各地开始纷纷附和,想要欲图以大势压迫皇权!

  而一些不知内情的大秦子民,听这些人说得头头是道,也都开始游街抗议。

  民心所向,废储!

  大秦各地的儒生,以及诸子百家的弟子们,眼看着民心凝聚, 一个个都开始纷纷期待起来。

  那被称为是仙人降世的太子,实在太过妖孽了!

  先破墨家,再收儒家,又灭农家!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让诸子百家们对嬴战生出了浓浓的敬畏。

  而嬴战登上太子之位,让诸子百家心如死灰。

  这样一座大山压在头顶,恐怕整座江湖都抬不起头来!

  可焚书坑儒的事情,让这些诸子百家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再一次死灰复燃。

  只要能够借此机会扳倒嬴战,在民心所向之下,诸子百家无疑会以比从前更加凌厉之势,重振旗鼓!

  然而……

  随着学宫三策昭告天下,根本正在沾沾自喜,打着小算盘的诸子百家,全部都如五雷轰顶一般,震惊得无以复加!

  兴建学宫?

  罢黜百家?

  科举制度?

  兴建学宫,这对诸子百家来说,对他们的影响力造成很大的冲击,但这都无可厚非。

  罢黜百家?

  诸子百家传承至今,岂是说罢黜就能罢黜的?

  更何况这一切都是由大秦太子嬴战提出,刚刚焚书坑儒,现在又要罢黜百家,谁会买他的帐?

  然而……

  当有关科举制度详细内容的榜文,张贴在各地之后,顿时引发了整个大秦的轰动。

  那些原本还被儒生和诸子百家蛊惑,群情激愤的大秦子民们,更是二话不说,直接倒戈!

  开玩笑 …..

  太子殿下的科举制度一旦推行,那个就是给了他们这些普通百姓一步登天的机会!

  仅仅是乡试第一的解元,就能入学宫任教,这无疑是一份美差啊!

  而一旦能够在省试中脱颖而出,只能在地方任职官员,那可是平头百姓往日里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从前的老百姓,想要摆脱水深火热的生活,要么是勇武无双,入江湖或入庙堂,靠血与汗闯出一片天地。

  要么就是入诸子百家,学习各家学说,或有一日会得伯乐赏识,大多都是泯然于众人, 如今,科举制度的推行,无疑是给了天下苍生一个机会!

  任何人无论出身,只要有才学,便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

  而学宫的兴建,直接在各地开始招募有识之士,也让一些怀才不遇,终日郁郁寡欢的才子们,有了出头之日!

  这是造福天下百姓的事情啊!

  一时间,谁还会去在意太子殿下焚书坑儒的事情?

  能够如此福泽天下的太子,就算是焚书坑儒,其中的详情,肯定也和那些儒生与诸子百家说的不符!

 &em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