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明主可期

  自蓬莱归来,赵云的心境已截然不同。

  师父童渊那封饱含期许与指引的书信,如同一盏明灯,驱散了他心头长久以来的迷雾。

  不再仅仅是为了疗伤,亦非全然被复仇的火焰所驱使。

  他踏上归途,目标明确——返回青州高唐,回到那位仁德宽厚的刘备身边。

  师父信中所言,“审慎择一胸怀天下、德才兼备之明主辅佐”,那温和而坚定的身影,已在他心中渐渐清晰。

  一路策马疾驰,越过渐染秋色的原野,穿过尚算安宁的村镇,高唐城那熟悉的轮廓再次映入眼帘。

  比起兖州的兵戈扰攘,此地确实多了几分难得的平和。

  城门守卫远远望见那匹神骏的白马,以及马上那身披亮金龙鳞甲、英武不凡的身影,先是一愣,随即认出,脸上露出惊喜之色。

  “是赵将军回来了!”

  消息很快传开,赵云入城之时,街道两旁竟有百姓自发驻足,目光中带着尊敬与好奇。

  他径直来到刘备府邸门前。

  还未及通报,一声熟悉的炸雷般的大嗓门便已响起。

  “哈哈哈!是赵小子回来了!俺就知道你小子肯定会回来!”

  张飞旋风般从府内冲出,蒲扇般的大手毫不客气地拍在赵云肩上,震得那亮金龙鳞甲都嗡嗡作响。

  这过分的热情,却让赵云心中一暖。

  刘备与关羽也闻声而出,并肩立于门前。

  刘备脸上依旧是那温煦的笑容,目光落在赵云身上,仔细打量着。

  “子龙,你回来了。”

  他的声音平和,却带着真切的欣慰。

  关羽那双丹凤眼微微开阖,锐利的目光扫过赵云,尤其在他周身气机流转处稍作停留,随即不易察觉地点了点头。

  那股盘踞的阴寒邪气,确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更加凝练、纯粹的内息,以及一种经历磨砺后的沉稳锐气。

  赵云翻身下马,将缰绳交给迎上的仆役,上前几步,对着三人郑重一揖。

  “云,见过玄德公,云长公,翼德兄。”

  他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

  “云此番归来,是想……”

  他略一停顿,整理了一下思绪。

  “想追随玄德公左右,略尽绵薄之力,不知玄德公可愿收留?”

  此言一出,张飞更是喜笑颜开。

  “好小子!俺就知道!跟着俺大哥准没错!”

  刘备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深深的喜悦,他快步上前,亲手扶起赵云。

  “子龙愿意留下,备求之不得!何谈收留二字!”

  他看着赵云,语气诚恳无比。

  “有子龙相助,备如虎添翼!”

  关羽亦抚髯微笑,看向赵云的目光中多了几分真正的认同。

  就这样,赵云在高唐暂时安顿下来。

  刘备并未因他武艺高强便刻意拔高其位,也未因他初来乍到便心存疑虑,只是待他如自家兄弟一般,安排了住处,日常起居皆有关照。

  赵云则谨记师父教诲,并未急于表功,而是静心观察。

  他注意到刘备处理政务时,虽辖地不大,事务繁杂,却能做到事无巨细,对百姓疾苦尤为上心,判决公允,常有仁德之举。

  而关羽治军严谨,训练士卒一丝不苟,且自身身先士卒,在军中威望极高。

  张飞则性情粗豪,却毫无架子地与军士打成一片,为人豪爽仗义,深得兵卒爱戴。

  兄弟三人,性情迥异,却彼此信任,配合默契,目标一致。

  府中的气氛,既有法度规矩,又不失融洽和睦。

  这一切,都与师父所描述的“明主”形象渐渐重合。

  闲暇之余,赵云便在后院僻静处勤练枪法。

  亮金龙鳞甲穿在身上,仿佛与他融为一体,行动间毫无滞涩,反而增添了一股沉凝的力量感。

  他手持龙胆亮银枪,时而枪出如百鸟朝凤,绚烂灵动,时而枪走七探盘蛇,诡谲狠辣。

  两种截然不同却又同出一源的枪法,在他的手中逐渐尝试融合。

  他沉浸其中,心无旁骛,师父信中的指点在脑海中反复回荡,每一个招式,每一次内息运转,都力求精益求精。

  一日午后,张飞看得手痒,拎着丈八蛇矛便闯了过来。

  “赵小子,光练有啥意思,来来来,跟俺老张过几招!”

  赵云微微一笑,枪尖一引。

  “请翼德兄指教。”

  两人也不多言,当即在院中战作一团。

  张飞的蛇矛大开大阖,势沉力猛,每一击都带着风雷之声。

  赵云的亮银枪则灵动迅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