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城门口的重逢

  自从去年发生在亚季的那一场大瘟疫以来,南下的难民就日渐增多。

  作为联通亚季总督区的交通要道,戈顿河输送来了一批又一批的难民。

  作为希德罗斯人的母亲河,戈顿河带着受苦的人们逃离了瘟疫、避开了灾祸,但是她并不能改变这些人注定死亡的命运。

  早在首府沃尔夫格勒沦陷之前,总督大人就已经封锁了边境,布尼亚克总督区的任何城池都不能接受南下而来的难民。

  明面上的理由是防备难民身上可能携带的瘟疫,但更实际的情况可能是贵族老爷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压根就不想救济这些难民。

  “行行好吧,老爷们,我们身上没病,能活到现在我肯定是健康的,就让我进去吧。”

  一大早城门这边就聚集了不少难民,但是都被城卫队的人给拦了下来。

  古老的城墙即便在这个时代也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有了这道墙的存在城卫队的官兵们才得以轻松拦截难民的队伍。

  “滚滚滚,又踏马的来了一批新人,也不提前打听一下规矩的。”

  把守城门的卫兵没个好气地呵斥着跪在雪地上祈求的难民,他每天都要经历一遍早就不耐烦了。

  “老子告诉你们要进城可以,把入城税给交齐了我就放你进去。”

  “一个人500戈比,不管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都一个价,交了钱就能进!”

  尽管总督禁止难民入境的命令早在入冬前就下达了,霍米林茨克的市议所也早就张贴了这个规定。

  但是思路灵活的城卫队军官们却早就想好了一个发财的法子。

  已故的总督大人只是说不能让难民入境,但是也从来没有说帝国的普通公民不能进来啊。

  至于判断难民和公民的区别那也很简单,看对方有没有钱不就得了。

  交得起入城税的就是帝国公民,交不起的就是穷酸难民。

  城卫队的官兵们可聪明地很呢,一手应付市议所的任务,一手给自己捞点外快。

  这日子才叫一个滋润。

  “喂,跟这群穷鬼讲那么多干什么,赶紧给轰走别堵在门口。”

  “马上要开门了,注意点别让他们冲进来了。”

  到了每天打开城门的时间,士兵们也提着棍子走了出来,见到城门边上有难民驻足就挥着棍子打了过去。

  一时间难民就四散而逃,而霍米林茨克也迎来了平凡而又忙碌的一天。

  哪怕是寒冷的季节,农民们也会从乡下带着土特产进城来贩卖。

  春夏季节是各种时蔬,秋天大多是刚收获的粮食,而现在嘛他们背上背着的都是提前烧好的木炭。

  尽管蒸汽技术早已在帝国普及,但是对于霍米林茨克这种内陆的小城市来说还是过于遥远了。

  除了市议所的民政官宅邸和码头,整个城市的蒸汽设备屈指可数。

  大部分市民还是靠着传统壁炉取暖的,只有极少数的有钱人才能够享受得了蒸汽带来的温暖。

  等凯洛夫拖着两具尸体来到城门口的时候,时间已经快要到中午了。

  此时在城门附近十分热闹,购买木炭、煤炭的市民都来到了城门口内侧,而外边都是在叫卖货物的农民们。

  “八十戈比,一整摞上好的木炭了。”

  “熟炭,闷好的乌黑熟炭,便宜卖了!”

  “过水煤,洗好的过水煤,先生要来看一下吗?”

  “鹿皮、鹿角、腌鹿肉,仅此一家!兔皮、狗皮、老鼠皮,多买多惠!”

  ……

  城里的人在出城门的时候都会被发一个小牌子作为身份标记,买完东西到时候就凭牌子回来。

  霍米林茨克是一个小地方,城卫队也有着自己的家人。

  大家平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还不至于为了多收点钱就得罪全体市民。

  发个小牌子让市民带着出去就是他们的折中方案。

  一个牌子一个人,不管你回来带多少货物、也不管你回来的时候是不是本人,他们指认牌子不认人。

  至于被偷或者搞丢了,那也没关系。

  只要报上具体的地址,城卫队是很愿意去通知你的家人的。

  到时候只需要缴纳500戈比的入城税,搞丢身份牌的这点小误会就算不了什么了。

  凯洛夫对于这些今年冬天才立的新规矩已经很熟悉了,他自然知道出城的时候要注意点什么。

  同时他也很清楚一旦弄丢了那个身份牌让家里人来赔钱,自家的舅舅绝对会把自己吊在房梁底下给打个半死。

  所以凯洛夫不准备在城外过多逗留,他准备把尸体给丢到抛尸坑就马上回来。

  但是他不准备多事却不意味着事情不会主动找上他来,就在他排队准备出城的时候一个熟悉的声音就从身后传来。

  “凯洛夫可算追上你了,真是累死我了。”

  来人正是他的好友兼舍友维勒。

  对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