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叶文学网>书库>都市青春>关于我在异世界打游击那件事> 第395章 奥列什战役收尾

第395章 奥列什战役收尾

  由于革命军突破了奥列什北部防线的缘故,驻守此地的第57师开始选择收缩兵力并后置防御。

  这样的做法固然保全了最为关键的炮兵部队和机甲部队,但同样也让前线还在防守的一小部分步兵陷入了革命军的包围。

  而且随着帝国军开始从北面战线撤退,镇子西面原本还在苦苦支撑的防线也开始土崩瓦解起来。

  这里的帝国军是最先被突破阵线的,但也是抵抗最为顽强的。

  哪怕是在正面部队已经完全崩溃的情况下,他们依旧在努力维持着阵线,并且还一度打断了革命军在此地的进攻,重新夺回了被革命军突破的阵地。

  尽管因为这里的57师第三旅和第二旅交界处的结合部,革命军在这地方并没有布置太多的兵力,但依旧不能掩盖这部分帝国军的战绩。

  在第一轮交战的过程中,他们是唯一一支打出了战绩并且严重阻碍到了革命军的部队。

  但可惜,随着57师师部撤退命令的下达,此地的帝国军已经被实质上地放弃了。

  士兵们的士气大幅下降,原本还能再支撑更久的防线在进行了一点儿简单的抵抗之后就迅速溃败。

  大量的帝国军在自知救援无望之后选择了向革命军投降。

  然而革命军这边也没有时间去俘虏接受他们,在确定了这附近的帝国军已经没有抵抗意志之后就缴获了他们的武器,然后让他们自己向着相反的方向撤离。

  当然表面上说是撤离,实际上就是让他们向着西北方向逃窜。

  这些人大多不是希德罗斯本地的,他们逃出去之后大概率还会重新加入帝国军。

  但是对于这个问题革命军这边,实际上是一点儿也不在乎的。

  一支已经被击败过的军队,而且革命军还没有对他们采取什么报复性的手段。

  这等于是降低了他们投降的成本,之后他们如果再度遇到相同的情况,其抵抗的意志肯定不会再像现在这样坚定了。

  要不是这次叶格林他们要忙着战略转移,这一波敌人都应该俘虏过来的。

  等他们体验一把革命军优待俘虏的政策之后,保证他们每一个人都能混成标准的兵油子,以后在战场上全都出工不出力。

  帝国由于其文官执政的特性,对武器装备的看重要远远大于普通的士兵。

  在陆军总部的老爷们看来,普通的大头兵要多少有多少,折损了再补充就是。

  他们对于军队有着一种地主老财的心态,把武器装备当做是自家的财产,而把大头兵们当做成了自家的长工。

  自家的财产是不能损失的,但长工没了再换就行。

  毕竟自己也是花了钱给他们的,没让他们赔钱就已经对得起帝国的“良心”了。

  哪怕是本土的精锐军队也无法避免这一系统上的弊病,唯有直接接受皇室统辖、编制和装备采购全都独立的皇家近卫军和公国私军会稍微好上一些。

  这样的军队始终是少数,大部分的帝国军依旧维持着这样一种微妙的特性。

  帝国军不是缺乏训练,相反他们的训练程度从来不低;也并不缺乏作战意志,相反他们比大多数叛军都要顽强。

  更不用说他们在武器装备上已经比任何敌人都要先进,他们火力是任何敌军都没法比拟的。

  即便如此帝国军的这些优势也很难发挥得出来,要想让帝国军重拾当年那种敢打敢拼、不畏伤亡的气势,就必须从上开始改革现有的帝国军事制度。

  但这基本是不可能的!

  这是帝国制度上的问题,但绝不是单是制度的问题,这是为了维持一个全球性非大一统政权所作出的必要牺牲。

  随着帝国军事版图的扩大,为了避免当年古帝国崩溃的局面,帝国的皇帝阿拉里克创新性地引用了远东那边的制度。

  在帝国内部开始大量启用文官。

  这位吸血鬼种族史上最聪明、最开明的帝王根据帝国实际的情况做出了创造性的改良,他没有完全让文官去管理军队,而是让文官去制衡军队。

  具体点说就是军队内部的升迁、军官的任命、部队的训练和作战计划的制定依旧是由武官那边负责,但是诸如部队的财政、武器的研发、装备的采购和后勤的调配等工作全都交给了特殊的军事文官集团。

  武官集团通过战绩和功勋来构建升迁体系,而军事文官这边则是通过制度和政绩来确定等级体系。

  两个利益集团的内部逻辑不同,外在利益也不同,内生动力甚至还是相互冲突的。

  这样一来圣血帝国既能维持一支庞大的军队,但又能避免军队膨胀之后去干涉政治。

  军事文官集团天生就必须和武官集团去争权夺利,但是从他们手上的权利分量来看呢,他们又是天然弱势的一方。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他们势必会在跟武官集团的斗争中落败。

  然而这才是阿拉里克皇帝高明的地方。

  他设计的军事文官集团在政治结构上与帝国的官僚体系高度契合。

  这就意味着他们随时可以接收到来自帝国文官集团的支援。

  帝国内政部和帝国财政部就是他们的顶头上司,他们天然就会有一层间接的保护伞。

  到时候只要帝国皇室居中调和,武官和文官的势力斗争就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