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新战略的确定

  关于之后的战略计划和是否该卖掉机甲部队的话题,革命军高层整整讨论了三天一夜。

  最后全体投票得出的结果就是叶格林的方案胜出。

  虽然作为政务部门一把手的戈尔隆表达了明确的反对,但是随着革命军技术负责人也投出了赞成票之后整个局面就已注定。

  这些型号的机甲基本上都是叶列茨基和阿尔乔姆带着学生去设计并改造的,要说谁对机甲最有感情那一定就是他们。

  “但感情却不应该影响我们对事情的判断,戈尔隆先生,情况就像叶格林说的一样我们没必要养着一支作用不大的部队。”

  “作为机甲部队的负责人,我很清楚这支部队的维护成本,高到了什么程度。”

  叶列茨基从感性的角度上来说其实也不想卖掉机甲部队的,但从理性的角度上去思虑他也不得不同意叶格林的提议。

  革命军的机甲部队基本都是由缴获的机甲改造来的,这样的来源势必会带来相关零配件紧缺的问题。

  机甲一旦受损,就很难找到合适的零件去修理。

  沃尔夫格勒在解放前虽然也有一间机甲维修工厂,但是对于一些关键部件依然是严重依赖从旧大陆进口。

  关键部件没法自产,改造后的设计在可靠性上又严重不足。

  光是奥尔加格勒战役期间,革命军的机甲部队非战斗损失率就一度逼近3成。

  再多打几次那样的战斗,即便不靠敌军的进攻,革命军自己就能把机甲部队给嚯嚯完。

  正是因为十分了解这些问题,即便叶格林不提叶列茨基都有些想要处理掉这一批机甲部队。

  技术负责人都已经把话给说到这个份上了,即便戈尔隆再怎么不舍,他也只能无奈答应。

  “行了、行了,我同意,同意还不行吗?”

  戈尔隆一只手捂着眼睛,靠在了椅子上。

  缓了几十秒之后,他无奈地放下了手拍了拍双脸又重新打起了精神。

  “哎,行吧……”

  “既然决定了了要卖给联盟的人,那我就得去找他们谈个好价钱。”

  “那帮人在给我们运子弹的时候说帝国封锁严密,航运紧张;但一听说我们手上有支机甲部队的时候,这些问题又莫名其妙消失不见了。”

  “呵呵,这就是联盟的特色啊,戈尔隆先生。”

  贝内托老主教笑呵呵地说道,而他的发言也引起了戈尔隆的注意。

  “说起来我都快忘了,等会去谈判的时候老主教你也跟着来吧。”

  “有个德高望重的人在旁边坐着,我谈价格的时候也更方便一些。”

  对于之后的谈判,戈尔隆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尽可能地多弄些弹药补给回来。

  炮弹都可以先放放,尤其是子弹就必须多弄来一些。

  “叶格林,不管你之后想要执行什么战略,但是在联盟的货物到来之前都给我先忍着把城市守住了。”

  “我现在就安排人员的撤离,工厂的设备带不走就破坏了吧。”

  戈尔隆就是这个脾气,在计划制定之前会死守自己的意见,脾气倔得跟头驴一样。

  一旦计划确定了之后呢,又总能压着自己的脾气去配合已经商讨出来的计划。

  这一点他可比叶格林厉害多了,那位可是个最终计划出来了之后也不会改变自己看法的人。

  不知道是不是卖机甲的事情已成定局的缘故,戈尔隆现在竟然还豁达了许多。

  对于叶格林的计划,他已经完全理解了。

  在当前形势下,革命军对帝国军已经有着十足的战略威慑能力。

  叶格林的想法估计就是在不损害革命军的军事力量的前提下去进一步瓦解敌方的军事威胁。

  之后只要把这支军事力量完好无损地带到山区根据地去,革命军就能够获得很长一段时间的安稳发展。

  毕竟帝国打仗要么看的是面子,要么看的是钱。

  革命军现在占据着大城市而且还击败了帝国派来的第一支远征军,这无疑是在朝着帝国光鲜亮丽的脸上疯狂地扇耳光。

  再加上之前通天塔倒塌的影响,帝国这次能派出这么多部队,很大原因就是因为这些。

  但如果革命军将根据地从城市转移到山区了呢?

  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首先北希德罗斯的几个总督区对于其辖区的几大山脉的掌控能力基本没有,那地方一没钱、二没人,交通不便就算了统治成本还非常高。

  就这种地形哪怕放在君主强势的封建王国都很难建立有效的统治,更不用说是在总督区的统治下了。

  帝国在那个地方没有核心利益,而且革命军待在那里也不会碍着他们的面子。

  那么可以预见的是在革命军在彻底发展壮大起来之前,帝国不太可能再一次组织这种规模的部队过来围剿了。

  之前在和叶格林深入交谈过后,戈尔隆就去研究了帝国近些年来平叛事迹,他才猛然了发现这些规律。

  怪不得叶格林总说希德罗斯革命的要点在农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