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3章 海边

  反正事儿呢,做之前跟你说了,你同意了,我照办的。

  这样到最后要是有个什么,你也栽不到我身上。

  是这么回事吧。

  虽然正儿八经的智慧比不上人家,但是心眼子还是要有的。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超级........tui!

  人啥时候都得有点心眼子,不然,指定吃亏。

  苏定方连连点头。

  是这个道理。

  平日里他在军营里的时候也琢磨这事儿呢,弄这么个书院,请有名望的大儒来坐镇,请教书先生,还请了教授学生武艺的先生。

  这是要让学生文武双全吗?

  将学生培养出来,之后呢?

  举荐他们入朝为官,然后,泾阳王府从此就在朝堂上有了势力?

  可是,这么做,虽然是有大好处,可是风险未必太大了。

  如果说目的不是这个,只是为了庄子上的产业扩张,培养优秀的人才经营产业,那书院的配置,着实有点过了。

  这才是苏定方想不明白的地方。

  除非,这书院成立的本身,里面就有陛下的影子。

  书院不是泾阳王府的,而是宫中的。

  若是如此的话,那宫中真是下了好大的一盘棋。

  苏定方不属于世家出身,也并非什么草莽出身。

  年少的时候能够跟着父亲四处平定匪患,这就说明苏家不是一般的人家。

  比普通老百姓强。

  但是又不是什么名门望族。

  所以不管是书院啊,科举啊,或者是将来皇室与世家之间的争斗,跟苏定方一点关系都没有。

  他往后,只需要听皇帝的话,做好自己的事情,立功,然后振兴苏家的门户,这就足够了。

  到达登州后,一行人来到了海边的一个小村子里。

  在这边安营扎寨。

  李复和苏定方,领着几个护卫进了村子。

  都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走进村子就能看得出,这里的家家户户,都是会出海的。

  院子里挂着渔网,走在外面,也能闻到鱼腥味。

  打到鱼,要是卖不出的话,就要腌制起来,晾干。

  或者是直接晾干。

  因此,空气里的味道,可说不上好闻。

  《世本》书中有“夙沙氏煮海为盐”,夙沙氏,乃古代黄帝重臣,产盐部落首领。

  传说中,夙沙氏生活于潍州一带,他收集起煮水后形成的白色粉末,舔食味咸,煮鱼或瘦肉时加入,滋味鲜美。

  潍州古称北海,说不定那时候,海岸线就在那里呢。

  村子里的村民见到外来的人,看向他们的眼神里,带着几分警惕,也有几分探究。

  这一行人,看衣着打扮就知道,必然是官家的人。

  “这位老乡留步。”李复叫住了一名扛着渔网的中年男人。

  中年男人停在原地,看着李复。

  “你叫俺奏什么?有事?”

  “我就是想问一下,你们这个村里,平日里都是出海打鱼为生吗?”李复问道:“我看你还拿着渔网。”

  “平常肯定是种地,不种地不就没吃的了?”中年汉子说道:“俺这一个坦(村 ),农忙的时候忙活地来的事,平常日天气好就出海,退潮了就上海边捡点海货,也不是天天吃海货,你不知道,光吃海货也不顶饥。”

  中年汉子一口浓重的胶东口音,听着就憨厚。

  “这个样啊,那对海上的天气,还有潮汐,你是不是都很了解?”李复又问道。

  “住在海边的都知道。”

  聊起海上的事情,中年汉子也放松了不少,不过,眼前这些人,听说话,就不是本地人。

  “你们是从哪儿来的?”

  李复拱了拱手。

  “在下李复,长安人士。”

  “欧呦,长安来的,那厉害了,大老远的上这儿来?”

  “来这边办事,顺带着到海边来看看。”

  中年汉子往李复身后看了看,看到苏定方,看到伍良业,都非寻常人。

  “你是个当官的吧?”中年汉子问道:“这么年轻,就当官了,家里肯定挺厉害的,也趁不少钱吧?”

  李复笑了笑,这应该是说,自己家里,挺有钱?

  李复会意,从怀中掏出钱袋子。

  中年汉子连连摆手。

  “不不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聊两句,不至于的。”

  “我就是觉得,你这么年轻就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