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5章 纠结

  “但是就是这个唯一的差距,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恐怕是再长的训练时间,也赶不上真正从战场上活下来的人。”李复思索着:“心态方面不一样吧?”

  苏定方点头。

  “是这样的。”

  “这当中的差距不是训练可以弥补的,这是见过血和没有见过血的区别。”苏定方解释着:“但是我发现,王府两卫当中,也有从战场上下来的。”

  “哦?”李复惊讶了一下。

  其实,他对自己的两卫,并没有过多的了解,反正都是李二凤塞到他手里的,李二凤说送给他了,那就接着就是了,人员如何,他没有太过于在意,王府有钱有资源,加上苏定方这样一个能能征善战的能人,训练就是了。

  任何精锐兵员,一开始不都是从新兵蛋子过来的吗?

  眼下大唐也没有什么战事,有的是时间给新兵用来提升。

  毕竟打完了突厥之后,四周的国家对于大唐这个庞然大物,都心怀畏惧。

  不然也不会巴巴的跑到长安城来,给李二凤上个“天可汗”的名号。

  当年草原上的突厥人多厉害。

  这会儿颉利可汗都在长安城跳舞了。

  万一大唐哪天看自家不顺眼了,发兵攻打,他们如何能打的过?

  趁早认怂保平安 。

  “这两百骑兵,有一半是上过战场的。”苏定方说道。

  “这么多?”

  李复听到这话,着实是惊讶了一把。

  “殿下还是不知道,骑兵有多么的珍贵。”苏定方无奈解释着:“大唐的骑兵不算多,毕竟关中的马,质量可没有草原上的好,而且训练出一个骑兵的成本,比起其他兵来说,是最高的。”

  “在贞观四年之前,突厥人屡次进犯大唐,我记得,有几次,是当今陛下带兵去对付突厥人,所带的,大多都是骑兵。”

  “长安城里的骑兵总共有多少人?真不多,既然要面对突厥,肯定是能带的都带上了。”

  “所以说,这两百骑兵当中,有一百多人上过战场,这并不稀奇。”

  李复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

  骑兵珍贵,这他倒是知道。

  但是珍贵到这个地步,就难以想象了。

  如此说来,李二凤对自己还是很大方的。

  两百训练有素的骑兵,说送给自己就这么送了。

  能让苏定方都夸赞的兵。

  这下还真是捡着了。

  “当初 突厥都兵临城下了,要是不带上家底去唬住人家,哪儿有那么容易,人家就退兵。”

  当年苏定方虽然没有在朝为官,但是还是关注着北边的战事的。

  毕竟如果突厥真的攻打长安,整个关中可就乱了套了。

  朝廷要是放弃了长安,那么北方的所有防线,都会面临崩溃。

  覆巢之下无完卵。

  还是关心一些的好,重新出来领兵作战,为了自保也好,为了保护百姓也好,有这个能力,就尽一份责任。

  汉家儿郎的骨气还在,岂能让异族马蹄踏破关中,糟践中原?

  “不过,除了这两百骑兵,殿下想要将剩下的兵,全都锻炼成上马能战的兵卒,这我还是比较惊讶的,不过后来了解到了庄子上的实力之后,训练起来,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殿下在这上面,也是舍得花钱,说起来,只要舍得花钱,钱粮充足,养这一千精兵,完全没有问题。”

  苏定方带领这样的队伍,也是畅快的很。

  因为钱财物资方面,根本用不着操心。

  他就只负责带兵就好。

  在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下,都训练不出一千精兵来,那他还是收拾收拾东西,回家养老去吧。

  “养着是没问题,问题是,训练出来之后,若说让他们上战场吧,折损一个,我都会心疼的要死,可若是不经历战场的残酷,又怎么能说是精兵中的精兵呢?”李复无奈笑着:“我心里就是这么一种纠结的感情在作祟。”

  “要上战场,也要有合适的机会才行。”苏定方笑道。

  如果说,这样一支队伍,能在自己手里,听从自己的指挥,想想都觉得很过瘾。

  两卫一千人,不单纯是骑兵,而是全能的兵种......

  越想越馋。

  可惜,自己不会一直都掌管着泾阳王府的两卫。

  不过,苏定方想到了登州,想到了李复对于大唐未来海上水师的设想,心里那股雄心壮志再次被点燃。

  庄子上,王府两卫,一千人而已。

  未来的水师,远远不是这一千人能比较的,哪怕是再精锐,在大势面前,尤其是在水上,都不足为道。

  水师,海域,登州上方,有辽东,有高句丽,隔着一片海,有新罗百济,往东,还有倭国。

  那里,才是未来建功立业的地方。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