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7章 路铺的好

  短则一年,长则三年。

  这叫“丁忧”。

  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

  儒家传统孝道的观念展现,官员在位期间,若是父母去世,不管担任什么官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就要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

  丁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无特殊原因,朝廷也不可以强招丁忧的人为官。

  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

  当然,丁忧二十七个月,在长安城,这规定也没有这么严格,大多数一年的时间,朝廷就会考虑“夺情”了。

  这样,丁忧者名声有了,朝廷的名声,也有了。

  不是不让你表示孝心,实在是你是个人才,朝廷需要你,国家需要你,百姓需要你,就请你放下小家,为了国家,奉献一把吧。

  双方各给个台阶,顺着就下来了。

  这才是“丁忧”和“夺情”。

  显然,窦奉节还不到“夺情”的地步,所以李复才能信誓旦旦的将这件事,揽在自己身上。

  李世民也琢磨这事儿呢。

  也罢,不管是太上皇的心愿也好,还是李复想要还人情也罢。

  这样的安排也是极好的。

  “行了,朕准了。”李世民说道:“窦奉节为窦都督守孝是孝心,为太上皇办事,也是孝心,一样的,朝廷一年之内,不会夺情,他去办事,看着安排吧。”

  “臣弟多谢陛下应允。”李复躬身行礼:“那臣弟没别的事情就先告退了,二哥您忙。”

  李复说完话,头也不回,转身就走,干净利落。

  李世民叹息一声。

  当两仪殿是他家客厅呢,有事儿就来了,没事儿就走了,倒是干脆利落。

  李世民目光扫视过几位相公。

  “好了,咱们继续商议咱们的事情。”

  “是。”

  众人应声。

  李复的到来,也不过是个小插曲而已,但是众人也都从这件事当中看出了门道,看出了风头。

  陛下要保酂国公一脉的富贵,至少到窦奉节这一辈,无需担忧。

  甚至连泾阳王都出来放风了,他也要保窦奉节一个前程。

  如果仅仅是朝廷的话,无非就是给个官职,其次就看窦奉节在为官期间的表现了,表现好,他会受到朝廷的重用。

  表现的寻常,也无非就是在那个位置上待着,有不多的权利,有两个名头而已。

  可是,泾阳王站出来,给窦奉节找事做,那就是在为窦奉节攒成绩。

  有了成绩,放在哪个位置上,都是有一份前途的,况且,与泾阳王搭上线了,与陛下搭上线了,将来少不了有他的事情去做,只要按部就班做好了,这就是政绩。

  窦奉节与其说是幸运,不如说是窦轨生前给他儿子铺路铺的好啊。

  也是让窦轨给抓住机会了,抓住了泾阳王去临颍办事的机会.......

  两仪殿里坐着的,都是千年的老狐狸托生出来了,在思索这种事上面,脑子也是一个比一个灵光了。

  李复出了皇宫,神清气爽。

  这下,长安城里的事情就全部交代妥当了。

  至于竞技场周围的两个坊市开发的问题。

  不是有姜确嘛。

  李复当起了甩手掌柜的。

  马周还要留在长安城一段时间,可能年前是不会回庄子上了。

  倒也无妨,眼下庄子上没有什么大事。

  跟着李复一块顺带着回庄子上的,还是老阎。

  他的宅子还要拾掇呢。

  年前拾掇完硬装,来年再拾掇软装。

  软装方面,就不是他能说的算了,得是他夫人来庄子上这边的宅子里忙活。

  说什么家里的事情,都归夫人管,哪怕是家中的一草一木,都要听夫人的。

  听听,这磕唠的。

  家里的琐碎不想操心就不想操心吧,这理由找的那叫一个冠冕堂皇,这说出去还让人以为他多么........

  算了,也的确是。

  阎立德家中的事情,他都听他夫人的。

  要么怎么能跟李复玩儿到一块去呢。

  进了泾阳县地界,到了往庄子上走的路口,马车平稳了下来,不再颠簸。

  从牌坊开始,通往庄子里的路,全都已经完成了路面硬化。

  也就是水泥路。

  马车虽然平稳了,但是减震效果依旧不理想,李复已经让铁匠坊的人研究怎么拉出弹簧了。

  图纸倒是给他们了,怎么弄出来,让他们自己想办法。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