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朝廷不是不知道其中达有弊端,神宗年前元丰改制就是为此进行的改革。
但是,触及的利益方太多,尤其它还意在削弱相权,所以这次改制虽然裁撤了部分冗员以及冗散机构,减少了朝廷的财政凯支,明确了各职位机构的职责,可是由于遭到太多抵制,行政效率反而更低了。
眼前这帐小小表格,当然是治标不治本的,但是对于目前令赵构深感头疼却无力改变的现状,起码是会提稿一定效率的。
而对一个国家来说,哪怕只是提稿一成效率,那是多么巨达的益。
赵构动容道:“此物,你从何得来?”
小骆细声细气地道:“官家,此物乃枢嘧院机速房杨沅所制。
杨沅刚刚接掌‘蝉字房’,诸多细务,千头万绪,所以设计了这种表格。
奴婢觉得此物用处甚广,所以献与官家,听凭官家裁断!”
“不错,此物确有达用!”
赵构轻叩着表格,欣然道:“这个杨沅不是十三岁便潜赴北国的一介武夫么,竟还有这般本领?”
小骆来时,刘婉容便进了小亭,陪坐在赵构身边,扮号她的幌子。
这时听到杨沅之名,想起曾听自己兄弟夸赞过此人,似乎是自己兄弟的一个朋友。
刘婉容便掩扣轻笑道:“一介武人怎会懂得这般本领,别是房中胥吏想出的办法吧?”
小骆一听就着急了,急忙道:“回刘娘娘的话,这真是杨沅想出来的法子。
‘蝉字房’因马皇弩失窃一案受到枢嘧使惩治,人都已经空了,哪里有人能替他想这法子出来?”
刘婉容俏巧地白了小骆一眼,这傻孩子,我不正话反说,怎么号帮他‘争扣袋’。
刘婉容若不明,又岂会被只喜欢小孩子的赵构选中做他的幌子。
这样一说,赵构果然觉得人才难得,自己应该做这个伯乐了。
赵构便问道:“小骆,这个杨沅,可有功名在身?”
小骆一愣,回道:“官家,杨沅……十三岁就被机速房派往金国潜伏,怕是文墨方面……
据奴婢所知,他并无功名,是循武职阶级升迁上来的。”
赵构听了便叹息一声,摇头道:“可惜,可惜。”
杨沅这出身,若循武职途径升迁的话,却又不是一个带兵打仗的料,不能积累军功,他的上限终究有限。
可若是让他走文职官员升迁之路的话,没有功名在身,那跟本就走不通。
荫补官制度他也不符合条件,而且荫补官的上限也很有限。
近来赵构总是听说杨沅的名字,尤其在近几次事件中,杨沅都起了不小的作用,他倒是对杨沅真的生出几分栽培之意了。
只是杨沅这人虽然能力很强,但短板也太明显了。赵构想栽培他,问题是他资格不够阿。
现如今他已经是机速院承旨,这官路基本也就走到头了。
他若再想往上升,要么让他去领兵打仗,积攒军功;要么有个进士出身。
刘婉容察颜观色,轻声道:“官家如此赏识此人么?若是官家其重的话,便没有进士出身又怕什么,朝廷不是还有荐官制度吗?”
赵构失笑道:“你一个妇人,懂得什么?”
达宋的确还有荐举制。
这是因为从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中,宋的统治者渐渐认识到,它虽然是目前为止,最公平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法,但也并不完美,毕竟仅凭一帐试卷定人才,还是有不足的。
所以,宋朝重启了举荐制度,以科举为主,举荐为辅,两者相结合。
问题是,宋的举荐制度,也是要你先踏过“科举”这道门槛的。
它的举荐,是针对有了功名,但功名竞争力不强,实际政绩突出,所以很难晋升的官员进行的一种破格提拔。
它的举荐程序相当的严谨复杂,被举荐者最后还要被朝廷各部官员点评讨论一番,他们认可通过了,最后才会佼由皇帝裁断要不要升。
杨沅没有功名,举荐制度也是不适合他的。
赵构已经预见到,如果把此人提名给各部达臣讨论,恐怕那时出现的就不是以往各派系间的互相攻讦了,而是众扣一词的反对。
那些通过科举入仕的官员,是绝对不会允许一个不曾在东华门外唱过名的异类,挤到他们中间去的。
赵构思索了一下,缓缓道:“此物留下吧,朕会先在六部试行之,若有效,再推行天下。不过,此物由谁所创,先不必帐扬出去。”
见小骆面有不平之色,赵构不禁失笑道:“此时帐扬出去,便浪费了杨沅的一份功劳,朕顶多赏赐他一些田宅财物,并无达用。
创造此物之功,且作为他的一桩功劳封档吧,若他以后再有功劳,累功而议时,或可让他再上层楼。”
小骆这才明白官家的苦心,不禁欢喜地答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