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叶文学网>书库>历史军事>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 第176章 铁脉穿山:南美铁矿与跨洲冶铸的联动

第176章 铁脉穿山:南美铁矿与跨洲冶铸的联动

  西班牙人的技术依赖越来越深。他们虽控制着部分铁矿,却没有大型高炉,炼出的生铁杂质多,做不了铁轨。利马总督不得不放下身段,与林远签订《铁矿协约》:西班牙出矿砂,大明出技术,共同在沿海建高炉,成品铁“对半分”。但协议里写明:高炉的核心技术(如鼓风压力调节、燃料配比)由大明工匠掌控,西班牙人只能参与粗炼。“他们要的是铁,我们要的是技术主导权。”林远对监矿官说,这是从铜矿开发里总结的规矩。

  铁矿与其他产业的联动日益紧密。冶铸厂的废铁渣,被运往铜矿的“选矿厂”,用磁选机再回收铁粒;矿区的蒸汽设备,用的是铜矿炼出的铜管;甚至连印第安牧人的牛铃,都换成了铁制的(比铜铃更响亮)。利马港渐渐形成“矿砂进、铁器出”的循环:早上运进铁矿砂,中午炼成铁锭,下午就压成铁轨或机器零件,傍晚装船出发,发往澳洲、北境或大明。

  这日,林远在冶铸厂看着第一根“全南美造”的铁轨下线。铁轨上打着三个印记:大明工部的“准”字、澳洲熔炉的火印、秘鲁铁矿的山纹,监矿官用红漆在验收单上画了押,这份单子将随铁轨一起北运,作为户部核销经费的凭证。不远处的码头,装满铁锭的货轮正升起风帆,船头的龙旗在海风里猎猎作响,目的地是张家口的铁路工坊。

  夕阳为铁矿的红褐色岩层镀上金边,蒸汽与矿尘在山谷间凝成雾霭。林远知道,南美铁矿的开发,已不只是为北境供料——当这里的铁能铺成铁轨、铸成机器,当印第安人能打铁、西班牙人愿合作、朝廷能放心,这片土地就成了真正的“跨洲冶铸枢纽”。就像朝廷咨文里写的“铁脉连四海,铁轨通九州”,从安第斯山的铁矿到北境的铁路,从澳洲的熔炉到大明的工坊,铁的流动正将世界织成一张更坚固的网,而这张网的每一根丝线,都始于那份盖着朱印的朝廷批复,始于那句“利国利民,可开可采”的允诺。

上一章目录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