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叶文学网>书库>历史军事>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第160章 西魏东征谋大业 东魏北伐战沙场

第160章 西魏东征谋大业 东魏北伐战沙场

  东西魏分裂对峙,北方各镇乱成一锅粥。

  将领们东奔西跑,都在给自己找靠山。

  这天,关内都督赵刚带着东荆州投奔了西魏,宇文泰高兴地封他做光禄大夫。

  “大将军,贺拔胜等人还在南朝,何不召他们回来?”

  赵刚在军帐中提议,“他们都是难得的将才啊!”

  宇文泰摸着胡子点头:“正合我意。就劳烦你走一趟梁州。”

  赵刚快马加鞭赶到梁州,找到刺史杜怀瑶。

  两人在刺史府后花园里边走边谈。

  “杜兄,烦请给梁武帝捎个信。”

  赵刚从怀中取出文书,“就说西魏盼着几位将军归来。”

  杜怀瑶接过文书笑道:“梁主向来优待降将,此事包在我身上。”

  建康城内,梁武帝萧衍正在批阅奏章。

  侍从捧着西魏来信快步进来:“陛下,梁州急报!”

  梁武帝看完信,立即召见贺拔胜等人。

  大殿上,几位北朝降将跪伏在地。

  “几位爱卿可想回北方?”

  梁武帝和蔼地问。

  贺拔胜抬头答道:“臣等日夜思念故土,望陛下成全。”

  “好!”

  梁武帝拍案而起,“朕明日在南苑设宴,为诸位饯行!”

  次日南苑,春光明媚。

  梁武帝亲自给贺拔胜斟酒:“将军此去,莫忘江南故人。”

  贺拔胜感动得热泪盈眶:“陛下厚恩,臣永世难忘!”

  回到长安那天,宇文泰亲自出城迎接。

  他拍着贺拔胜的肩膀说:“可把你们盼回来了!”

  转头看见杨忠,眼睛一亮:“好一员虎将!”

  杨忠抱拳行礼:“愿为大将军效死!”

  宇文泰哈哈大笑,当即把杨忠留在身边当亲卫。

  贺拔胜则因为感念梁武帝恩情,从此打猎时见到南飞的鸟兽都不忍射杀。

  这事传开后,长安百姓都说他是个知恩图报的好汉。

  西魏文帝元宝炬在宫中设宴,举杯对贺拔胜说:“爱卿归来,朕心甚慰!”

  没过多久,贺拔胜就升任太师,和宇文泰一起操练兵马,准备东征。

  此时北魏旧臣斛斯椿已死,宇文泰大权在握。

  他给自己加了柱国大将军的头衔,又提拔了李虎等七位心腹大将。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行台郎中苏绰的升迁。

  “苏先生,这个军粮调度实在棘手。”

  深夜的军帐里,宇文泰揉着太阳穴诉苦。

  苏绰不慌不忙地展开竹简:“大将军请看,若用朱笔记录支出,墨笔登记收入,再配合新的户籍管理办法...”

  宇文泰越听越兴奋,拍案叫道:“妙啊!就这么办!”

  从此苏绰制定的文书格式和户籍制度在西魏推行开来。

  他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把各项政务整理得井井有条。

  有次宇文泰半夜巡视,看见他还在油灯下奋笔疾书。

  “先生何必如此辛苦?”

  宇文泰关切地问。

  苏绰抬头笑道:“能为天下百姓谋福祉,是臣的荣幸。”

  这些制度后来成为历代沿用的典范。

  史官记载这段时,都称赞苏绰是难得的治国能臣。

  尤其是他发明的这套文书管理办法,后来成了历代官员办事的标准,大家都照着学。

  那东魏大丞相高欢,正盘算着如何稳固朝局。

  他大手一挥,对左右说道:“世子高澄已十五岁,该让他历练历练了。

  传我令,命他入邺城辅政,左丞崔暹从旁协助。”

  这高澄年纪虽小,行事却雷厉风行。

  他刚入邺城,就召集百官训话:“国法如山,谁敢触犯,严惩不贷!”

  一时间,满朝文武噤若寒蝉。

  有人私下议论:“这世子手段如此强硬,倒有几分大丞相的风范。”

  高欢还有个儿子叫高洋,封为太原公。

  这高洋相貌平平,却是个内秀之人。

  一日,高欢想考校儿子们的才智,命人取来一团乱丝。

  其他儿子手忙脚乱地解着,急得满头大汗。

  高洋却“唰”地抽出佩刀,手起刀落将乱丝斩断,笑道:“乱丝当斩,何必费神!”

 &emsp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