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叶文学网>书库>历史军事>战神周侗传奇一一水浒前传> 第232章 广传拳法发扬光大

第232章 广传拳法发扬光大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纷纷赞叹“天下第一拳王”金台的厉害。

  少林派宝空大师接着说道:““天下第一拳王”金台,十二岁离家学艺,他遍访名师,集华夏百家之长。

  后来挑战四方豪杰,在拳脚功夫上,无人能敌。今天老衲前来,实则是找周元帅。

  老衲有心和周元帅将“天下第一拳王”的拳法,融汇贯通,创造出几种拳法。

  让这些拳法流传于世,一则可以让民众强身健体,二则能够保国护民。”

  周侗听到此处,心中一阵激动,双手紧紧抱住宝空大师,

  说道:“师兄,周侗正有此意。如此才能让“天下第一拳王”的功夫,流传后世,让更多的人受益于这高深的武学。”

  众人皆是赞叹不已,只见周侗和宝空大师二人如入了迷一般,全身心地投入到拳法的研究中。

  将“天下第一拳王”金台在少林留下的拳法,和在桃花岛留下的拳法进行整理、完善,创造出几套更加精妙的拳法。

  周侗又和宝空大师改编整理拳王金台的拳法,周侗虽然只学了拳王拳法七十多招,但都是精华。

  宝空习得金台留在少林的拳法二百多招,但都有些杂乱。二人规范地创立龙、虎、鹤、鹰、蛇形意拳,红拳,八卦掌,降妖腿等拳脚功夫。

  周侗殚精竭虑、苦心钻研,又单独开创出了一套别具一格的军中拳法。

  此拳法刚柔并济、攻守兼备,凝聚着周侗对武学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周侗为其郑重取名为“兵家拳”。

  首先选择在庐山大营之中,将这套“兵家拳”广为传授。

  庐山大营内,三千将士身姿挺拔、精神抖擞,整齐地排列在训练场上。

  众将士眼神专注而坚定,一招一式认真地练着这由“天下第一拳王”拳法演变而来的“兵家拳”。

  周侗站在高处,静静地看着这三千人练习“兵家拳”的壮观场景,思绪不禁飘远。

  目光中透露出欣慰与期待,心中暗自思量:“今日,这三千将士在此认真操练‘兵家拳’,他们掌握了这套拳法的精髓后,日后必将成为传播者。

  无论回到各自的家乡,或者奔赴不同的军营,把这拳法传授给身边人。

  如此一来,改日这三千人传开,就很有可能是三万人、三十万人,甚至更多学会这套拳法。

  师父金台的武功绝学不再局限于少数人知晓,而是能够在更广阔的天地中绽放光芒,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威力。”

  周侗想到这里,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之情。

  这股激动,并非源于自身武功的精进,而是源自对武学传承的使命感和成就感。

  仿佛看到了“兵家拳”在大江南北广泛流传,无数人凭借着这拳法强身健体、保家卫国的美好景象。

  这一刻,周侗的内心充满了喜悦,这种喜悦比自己在武学上,取得任何成就都要来得深刻和持久。

  再说蔡瑛儿每日勤习剑法,她深知师兄王天师剑术不凡。

  一日,她走到王天师面前,恭敬地说道:“师兄,师父传我这五招剑法,真是精妙绝伦,可就是招法太少,每一招展开,也不过二十左右招。

  师妹想向师兄多学几招,不知师兄意下如何?”

  龙虎山王天师笑着摸了摸胡须,说道:“师妹,你这五招乃是五大招剑法,算起来有二十五招。

  武艺贵在精益求精,这五招你若是练熟了,足以独步天下。只是美中不足之处,是你和五弟一样,学习轻功太晚。

  但五弟在内功和力量上,得到补拙。而你要在运气调息方面,和轻功施展方面,多加练习。”

  蔡瑛儿听后,虚心接受师兄的教导。在龙虎山王天师的悉心指导下,她日夜苦练罗真人给的心法、步法、剑法。

  正所谓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精能生妙、妙能入道。

  蔡瑛儿渐渐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手中的剑仿佛成了她身体的一部分,无尘剑在蔡瑛儿的操控下挥洒自如。

  周侗心中一直怀揣着一个心愿,那便是将自己那精妙绝伦的各种枪法,重新进行系统整理,形成一套更为完善的枪法秘籍。

  然而,时光匆匆,却始终被诸多事务缠身,一直未能寻得一段完整的时间来完成这一夙愿。

  而这一次,周侗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宝空大师关于拳腿功夫的深入研究之中。

  两位武学高手时常沉浸于武学探讨的世界里,从拳法招式的拆解到发力的技巧,从实战的应用到理论的升华。

  周侗和宝空大师不断地切磋、交流,力求在拳腿功夫上取得新的突破和领悟。

  如此一来,周侗想要整理枪法的时间就更加渺茫了。

  卢俊义同样是对武学痴迷到极致,但他心中对枪棒有着一种近乎偏执的热爱。

  在他看来,枪棒之术变化万千,既能展现出刚猛无匹的力量,又能蕴含着灵动多变的技巧,是最能体现武学精髓的兵器。

  因此,卢俊义心无旁骛,对其他武功一概不学,每日只是专注地练习枪棒。

  凭借着自己天生神力,挥舞起枪棒来虎虎生风,每一次出招都带着千钧之力。

  在与人切磋较量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