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请愿临安府

  主审此案的张叔夜,自然不会只听信一面之词。

  在亲自提审李逵的同时,他派出心腹手下,按照罗掌柜遗书所说一一核实。

  结果两边的结果都对李逵十分不利!

  大牢里,只有两人面对面,李逵矢口否认自己主动索贿,不过对借钱一事供认不讳,包括王贵借自己的那五百两。

  这讲义气的黑厮,甚至从头到尾都没提过王贵的名字,他不想连累“兄弟”。

  而派出去核查的心腹返回禀报,无论是越州府的档案卷宗,还是梅龙镇的民间走访,甚或李逵在越州回春堂以及临安各店铺的消费记录,都和罗掌柜遗书中所说一一对应、不差分毫!

  至此,案件的真相似乎已经大白于天下,且铁证如山、不容辩驳。

  可也就是一切证据都太完美了,丝丝入扣得就像提前计划好的,反而让张叔夜心中起了疑。

  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张叔夜为人有些古板不假,可不代表老头无能。

  宦海沉浮数十载,中央和地方都待过,历经两朝而不倒,咋尼玛可能是个简单人儿?

  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事情他见得多了,越是完美无瑕的证据背后,越有可能暗藏玄机。

  若非如此,以老夫子一贯的脾气秉性,哪还等得到武从文圣旨到达,早就把那黑厮斩立决了!

  ......

  王贵这些日子除了当值,很少出门,表面若无其事的他,其实内心早已惶惶不可终日。

  自己做过什么自己最清楚,以己度人,他可不敢去想李逵会讲义气到只字不提自己的地步。

  其实他也没有想到事情会闹得这么大,以至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最初他也只是贪财而已,罗掌柜托他为自己和李逵搭线的时候,也给他送了两千两。

  然后就是一步错、步步错,李逵每借一笔银子,他都有同样的孝敬落袋。

  没有他的配合,江南贡院的建材怎么可能进出得了临安城门?

  在听闻主殿坍塌、当场砸死十余人的时候,王贵顿时目瞪口呆,心里把罗掌柜的祖宗八代骂了一万遍。

  房子都没盖好就塌了,那他妈叫偷工减料?

  小孩子搭积木都不敢那么随便,姓罗的怎敢如此大胆?!

  他心里清楚,这事儿要是发了,自己的罪责绝不会比李逵那憨货小多少。

  紧跟着罗掌柜的死讯传来,王贵更如五雷轰顶。

  那么个胆大包天的主,出了事儿第一时间不想着逃走,居然会畏罪自杀?

  这里面要是没有隐情,打死他都不信!

  不得不说,这货的脑子的确好使,一眼就看得比所有人都深。

  当然,这也有他本就身在局中的原因。

  王贵的猜测果然没错,当晚就有人找上了门。

  来人什么也没说,只给了他一份罗掌柜遗书的副本,还有一张一万两的银票。

  死士!

  王贵只用了一秒钟就确定了罗掌柜是个死士,同时也知道从这一刻开始,自己已经是罗掌柜背后势力手里的提线木偶了。

  ......

  张叔夜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

  既然察觉到了蹊跷,他自然想要深查到底,还天下人一个真相,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只可惜有心无力,最主要的问题是没人。

  之前就说过,数年战乱使原有的官僚体系遭到了极大破坏。

  这种情况下,按照历朝历代的惯例,新朝通常会大批留任前朝官员,甚至就地简拔人才,以求依仗他们对当地的熟悉来迅速稳定地方。

  可武从文不但没有那么做,还在江南来了一次大清洗,使得江南各地的官吏缺员更为严重。

  张叔夜从汴梁带来的幕僚班子,筹备即将开始的第一次科举都捉襟见肘,天天忙得几乎没时间睡觉,哪里分得出人手查案?

  就算他能狠下心暂停科举筹备也没用,一帮人生地不熟的北方人怎么调查?

  随便一个配合的小吏阳奉阴违几句,就能让案件瞬间进展陷入停顿,你还挑不出来毛病,人家也忙啊!一个人当好几个人使呢!

  所以张叔夜能做的只有拖,不停向汴梁上疏,请求陛下或者增派人手南下,或者干脆将李逵押回汴梁细审。

  贡院贪腐案久悬不决,江南舆论逐渐发酵。

  在此期间陆续有台、温两州的难民逃至临安,看着这些人的惨状,临安百姓内心愈加不满。

  在他们看来,新朝武不能荡寇保民,文治纵容贪腐、草菅人命,一时间简直成了“文不成武不就”的代名词。

  至于“灭金复夏”之功?

  那都发生在千里之外的北方,和我们江南人有什么关系?

  国家分裂不过区区数年,可对人心造成的影响,却需要更大的努力、更长的时间去弥合与重新凝聚......

  华夏三年,二月二十三。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