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赵家往事

  要说赵村长出事,村里人那是最想不明白了!

  尤其是那些老一辈的,他们才不相信赵村长会干出这些事情!

  赵村长的父亲和爷爷,那可是当年带领大家迁到这儿的大功臣呢!

  想当年大家为了躲避战乱才搬村的,没几个有胆量的人敢来这荒无人烟的地儿。

  后来赵村长的爷爷和父亲又领着大家一起协助抗联对手打鬼子,最后父子俩都跟鬼子同归于尽了!

  这也是赵村长年纪轻轻就能当村长,一直当到现在的大队支书的原因。

  这么多年就算有人心里有点不满,也没人敢说什么。

  谁能想到他爷爷父亲那样正直的人,养出来的孩子会做出这种事了。

  可他们谁都没想到,赵村长的爷爷和父亲早就叛变了!

  当年赵村长的父亲不仅带着大家一起打鬼子,还加入了抗联入了党,成了抗联的通讯员!

  但是后来他的身份被特务发现了,还抓住了他的软肋,就是赵村长兄弟俩。

  那些人先用赵家兄弟两人,逼他们帮忙收集情报。

  为了赵村长兄弟俩,因为赵家父叛变,出卖两次重要情报。

  第一次那些人根据他们提供的信息,拦截了爱国人给抗联运送的生活物资。

  他们得到的“奖励”是一坛子银圆,结果导致不少抗联战士被冻死饿死病死。

  第二次又拦截了十二箱抗联准备买武器的金条!

  他们的“奖励”是四箱打不开的宝藏,害得抗联战士缺乏武器被鬼子围剿。

  因为他们的出卖,好多爱国人士被残害,抗联战士也被屠杀了!

  赵父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出卖两次情报后在一场战斗中和鬼子同归于尽了。

  赵爷爷在赵村长的弟弟结婚后,把他们得到的“奖励”分给兄弟俩,让他们记住这个教训,然后也去和小鬼子拼命了。

  没过多久抗战就胜利了,土改的时候赵村长靠着他父亲和爷爷的功劳当上了村长,后来又当上了大队支书。

  十几年都风平浪静,他们还以为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结果三年饥荒一来,赵村长的弟弟没忍住,把银圆拿去换粮食吃了。

  可那些银圆是做过记号的了,没多久这兄弟俩又被那些人给盯上了,这次那些人要的是粮食。

  赵村长虽然顶着压力给了粮食,但也因此村的人对他很不满。

  村里人都不够吃,他竟然跟风不顾村里人的死活多不少粮食。

  那时的粮食多珍贵,比黄金还贵,谁会高兴。

  后来村里的老人觉得他性格太软,才让村里人多交公粮!

  就把上交公粮的任务交给了大队长,当时大队长因为救了公社领导,被任命为大队长。

  这大队长性格耿直得很,谁都别想从他那占到便宜!

  私下赵家兄弟也因为这件事闹掰了,这些年都不来往了倒是真的。

  就这么又过了几年,直到大批知青下乡,那些人又盯上知青安置费了。

  可别觉得知青安置费少,大城市来的知青可多了,他们一个人的安置费就有四百呢。

  赵村长就耍了个小聪明,按小地方的安置费来记账,这样一个就能剩下二百七十五,五十个可就有一万多啦。

  为了一家人的安全,赵村长也只能配合那些人的工作了。

  到后来知青返城名额下来,有不少重要岗位,那些人又盯上了。

  这时候的赵村长已经破罐子破摔了,甚至还拿了别人的钱,给自己家儿女安排了好前途,好让他们远离这个是非之地。

  至于为什么没给赵贵权安排工作?

  那是因为赵村长觉得,赵贵权就是个死脑筋,就算他出事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如果他没出事,也能留个孩子在身边养老。

  而袁亦璇的事,那些看上的可不是她初中老师的工作,而是江南征的工作。

  江南征当初要是回城,那可是要进邮电系统重要部门上班的,因为他的岗位就被人盯上了。

  可他人做事向来小心谨慎,那些人没办法,就只能从袁亦璇身上打主意了。

  这事连杨义华都不知道,还真以为赵村长是为了女儿着想才这么做的。

  这可把他给得意坏了,心想赵家为了讨好他,真是什么事都敢做啊!

  于是他完全不把赵贵琴当回事儿,这几年就让赵贵琴在他家当牛做马的。

  要不是那房契地契在赵村长手里,估计早就成他自己的了。

  而江南征呢,就像那些人猜的那样,为了袁亦璇没有回城。

  不过这人聪明得很,没多久就查到那些人露出的马脚,直接把人盯上了,这可把那些人给吓了一大跳。

  那些人为了以防万一,觉得还是把人给解决掉比较保险!

  于是就有江南征投机倒把的罪名,还有采石场的事故,都是那些人故意搞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