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就到了收割芦苇秆的时候,江艳秋终于见到新来的知青,一共六个男的、六个女的。
其中还有一对夫妻,他们还带着两个孩子一起来插队。
这些知青的年纪普遍比知青点的知青们大,最大的都二十七八岁了,就算是年轻点的,也得二十五六岁了。
山水村未结婚的知青最大的也才二十二岁而已。
等大家互相做了个简单的打过招呼,介绍后谁是谁都不记得,大家也没多聊,就热火朝天地干起活来。
这些人干活都一把好手!这不,没一会儿,江艳秋他们那拨人就被甩得老远了。
看得大队干部直点头,这拿工资的和没拿工资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才没两天,社牛许妍就跟人家打得火热了,对人家兵团的生活那叫一个了如指掌。
兵团地多人少,天气一不好时,庄稼倒伏的可多了,机器收不了,那就只能人工收了,比生产队累得太多。
他们每天晚上都得上思想教育课,开忆苦思甜大会,
冬天也有干不完地干活。白天干就算了,大半夜的还得进山砍房棚条子。
说是半夜气温最低,小树条冻得脆脆的,一斧子下去,一根树条就轻松砍下来了,那叫一个干脆利落,效率比白天高。
江艳秋他们对这说法表示怀疑,这北大荒的,白天晚上什么时候温度不低啊?
不过让人惊讶的是,那对结婚了的知青,来这儿之前都没有单独的房间,和其他已婚知青住一屋,三对夫妻就拉块帘子。
田蜜惊讶地说:“那半夜起来上厕所,不怕钻错被窝了。”
对方倒是乐呵呵地说:“除非是故意的,不然不会的了。”
随后还说,现在还算好的,以前一个连队就两间夫妻房,要办事还得提前申请呢。
更夸张的是,有次两对新人一起结婚,两位新娘早早地就去夫妻房等着了,新娘害羞,也没开灯。
两个新郎喝多了,前面那个走错房间,回屋抱起人就办事,后面那个走对了,可听见屋里有动静,就去了另一间屋。
第二天起来才发现搞错了,这可怎么办呢,只能将错就错了。
听到这儿,许妍和田蜜两人忍不住毫不顾忌的哈哈大笑起来,笑得直接倒在雪地里啦。
后来给已婚的安排房间,不过都是几家人一间。
不过都是排好班的,一家提前两个小时回屋,另外两家就在其他地方玩,晚两个小时再回去,就这样轮流来。
反正就那些事儿,大家都懂,也都能理解?!
至于为什么不盖房子。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哪有时间盖房子呀,房子都像城里一样等连队分呢。
总的来说,哪儿的知青都不容易!
兵团农村知青虽然有工资拿,但天天干活,探亲假都受限制,插队的知青穷,但自由。
今年不用像以前要上山狩猎,把芦苇秆割完,就给大家分粮食了。
今年大丰收,没有灾害,还多开了几百亩地,工分比去年的之前。
之前分的那一百多斤稻谷都没算进人头粮里,还是按去年的标准分粮食。
分完粮食,江艳秋加上用山货换来的工分,一共分到六十八块五毛钱,相对来说也算不错的了!
分完粮食,知青也要回去探亲了,顾家姐妹回去之前,顾清清还不忘把石磨和做豆腐的工具拿出来。
转眼间知青点里就只剩下江艳秋、赵兰兰、顾清清、高峰还有徐跃飞五个人。
高峰不回去的理由让人哭笑不得,他太胖了,挤车太难了。
徐跃飞没有在大队偷鸡摸狗了,不过赚到钱的他比以前更拽。
知青点的他除了怕乔蕾和田蜜,其他都不怕,应该是不理。
大家都走后赵兰兰搬来和江艳秋一起住,这样也能省柴火,一个人也不害怕。
顾清清也经常来江艳秋这里待到睡觉才回去。
赵兰兰也想回家看看了,可一想到来回要花七十块钱的车费,她就开始纠结了。
一年的分红还不够车费,实在舍不得啊。
这年代知青逃票回去的很多,但赵兰兰胆子小不敢逃票。
许妍说她和秦毅恒掩护她逃票到魔都,等到魔都她再买去平都的票就行了,她都不敢。
不过猫冬了,大队却开起扫盲班,老师不光要给小学生们补课,还要给村里不识字的人搞扫盲教育呢。
按大队干部的说法就是:“大家没事就去多认几个字,免得去了城里连男女厕所都分不清。就算不想认字,听听报纸长点见识也好呀。”
乔蕾要回去探亲,赵兰兰就给她代班,一天也有十个工分。
这样一来,江艳秋大多时候都是自己一个人在知青点待着了。
一开始,村里有人过来和他们合伙做豆腐,豆皮,麦芽糖,到后面的时候几乎都是她一个人。
这正合江艳秋的意,刚好有时间学习,她现在除了学习高中课本,还学中草药书籍。
&ems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