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天皇去澳洲?

他们来说,确实是最正确的选择。

  因为这里够大,拥有足够的战略纵深。

  想到这,山本五十六决定将这个想法汇报给海军部。

  让他们去论证这个想法。

  而收到山本五十六电报的海军部,看到电报的第一反应就是嗤之以鼻。

  占领澳洲?

  真当大本营是无敌的?还要移民一半人?

  最好让天皇前往澳洲?

  什么狗屁的计划。

  唯一能让他们认可的就是,可以将澳洲打造成海军的前进基地。

  否则面对米畜的舰队,恐怕坚持不了多久。

  主要还是米畜的工业实力吓到了他们。

  否则也不至于这样。

  为此,海军部也分成两派,开始为这个计划争吵。

  …………

  另一边,河内,第一批移民种的粮食即将成熟,而刚刚返回的林译,立刻又被委以重任,那就是带着人巡查即将收割的粮食。

  今天林译来到的是一座新的移民小镇,这些都是北面来的移民。

  这些都是被川军团的高额福利所吸引。

  尤其是免费分田,就冲这一点,自然也就吸引不少人。

  在这些移民中,最多的就是豫省的难民。

  因为遭了灾,为了不被饿死,所以到处逃难。

  而李方也是这些难民中的的一员,得知川军团招收难民开荒分田,带着碰一碰运气的想法,就来到河内。

  等来到这里后,他发现这里的生活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不仅给他分了田,还有房子,当然这个房子需要偿还,但他相信,只要种出粮食,绝对能还清。前不久,镇里发了通知,说领什么化肥?说是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让所有人都去领。

  对这话,李方是完全不信的。

  他觉得镇长他们就是脑袋给驴踢了,净说些胡话,什么化肥还能增加粮食产量?这不就是扯淡么?只有土壤肥沃,风调雨顺才能增加产量。

  撒点化肥就能增加产量?

  这根本不可能。

  他李方也算是干了十多年的农民,就没听过什么化肥。

  最多就是农家肥,但是产量也是有限的。

  而且镇长还说,用了这玩意,产量能翻一倍。

  他更是觉得天方异谈。

  他听都没听过,从古至今粮食的产量都没有超过五百斤以上的,所以当看到镇长贴出公告时,立刻就觉得对方在忽悠他。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原本他是不想用化肥,但镇长发话了,每家每户的稻田都要使用化肥,否则加重税赋。

  没办法,化肥的诞生还挺早的,但实际使用率很一般。

  华夏最早是从1905年至1910年开始接触到化肥,当时西方人开始向华夏赠送名为肥粉的化学肥料,并在福建与广东两省进行销售。

  直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华夏开始大规模推广化肥使用,同时建立庞大的化肥生产体系。

  在这之前,很多人根本就不懂什么是化肥。

  所以慢慢推行的话,速度太慢了。

  不如直接强行,对于使用化肥的,都可以减轻赋税,拒绝使用的,自然是要加重税赋。

  听到这样的条件,所有人都在心里盘算。

  每位农民心里都有一本账,他要计算这一年能收到多少粮食,够不够家里人,如果多的话,那还可以置办一两件衣服,甚至还能将房子的欠款还一部分,这样压力也会小很多。

  现在听到能减税,所有家庭都激动不已,按照镇长说的,今年的气候雨水都还不错,应该能丰收。

  就算不能翻倍,只要能多个两三百斤,也算是不小的收入啊。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所有人只能使用化肥。

  当然没多久,他们就相信镇长说的话了。

  尤其当稻穗长出来以后,他们就知道这化肥是真比农家肥要管用多了。

  光靠这稻穗,至少不会低于五百斤。

  五百斤啊,一年三熟,一亩地等于是一千五百斤,一千五百斤的稻子,至少能出一千斤的粮食啊。

  这意味着一亩地就能养活一家三口一年的消耗,而他们每个人都分了五亩地,意味着今年不仅粮食敞开膀子吃,还能养活更多的人。

  不仅如此,整个川军团麾下的百姓就没有低于五亩稻田的,意味着今年的稻谷产量接近一万斤。

  我的天呐!

  不少农民都在盘算,缴纳税赋之后,他们还能剩多少钱?

  是不是可以添置新衣服,甚至翻新房子。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