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叶文学网>书库>都市青春>如懿传之凤临天下> 第9章 立后风波2

第9章 立后风波2

  皇帝欲立后的消息,犹如晴空霹雳,瞬间在宫廷内外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这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不胫而走,竟也悄然传入了那被人遗忘的冷宫深处。

  冷宫,一个被岁月尘封的角落,废后乌拉那拉氏便在这孤寂之地,度过了无数个心灰意冷的日夜。然而,当她从宫女的窃窃私语中得知皇帝有意再立皇后时,心中竟莫名地燃起了一丝希望的火花,那火花微弱却倔强,仿佛要在她冰冷的心田上燎原。

  她不由自主地陷入了遐想,难道皇帝对她仍有一丝未了的情愫?难道他终于悔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想要重新将她捧上皇后的宝座?这个念头一旦生根,便如野草般在她心中疯长,让她难以自抑,甚至开始有些忘乎所以。

  于是,乌拉那拉氏在冷宫中的态度悄然发生了变化。她不再如往日那般消沉颓废,而是开始每日对着铜镜精心装扮,仿佛自己已经重新穿上了那华贵的凤袍,戴上了那璀璨的凤冠。她的脸上重新洋溢起了自信的笑容,眼中也闪烁着久违的光芒。

  对待冷宫中的宫女太监,她也一改往日的冷漠与高傲,变得和颜悦色,甚至不惜赏赐一些小恩小惠来笼络人心。然而,这一切的改变,都不过是源于她心中那可笑的幻想,一个注定无法实现的梦。

  皇帝听闻废后乌拉那拉氏在冷宫的种种举动后,嘴角勾起了一抹玩味的冷笑。他凝视着夜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思绪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回想起了前世的种种,那时的自己,仿佛被一股莫名的力量所牵引,竟然对乌拉那拉氏这样一个浅薄而粗鄙的女子产生了莫名的好感。如今想来,他实在难以理解自己当时的心境,甚至有些懊悔不已。

  更让他痛心疾首的是,由于对乌拉那拉氏的偏爱,他在晚年时想要立太子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那些原本有资格成为储君的皇子们,或性格暴戾,或才能平庸,都无法让他满意。最终,在万般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了包衣奴才令妃所生的十五阿哥永琰作为太子。尽管永琰在众皇子中并不出类拔萃,甚至有些黯淡无光,但在当时那种局面下,他似乎已经别无选择。

  然而,这个决定却让他背负了无尽的骂名。人们对他的选择纷纷表示质疑和不满,认为他眼光短浅,选错了人。这个决定也成为了他一生中最大的败笔之一,让他在世人的唾骂中度过了余生。

  “来人。”皇帝冷冷地开口,声音中透露出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去告诉废后,朕要立后的消息与她毫无干系,莫要再做那些令人发笑的举动。”

  旨意很快传到了冷宫,乌拉那拉氏如遭雷击,精心涂抹的妆容下,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她呆立在原地,眼中的光彩瞬间熄灭,那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也被彻底浇灭。她只觉得心中一阵剧痛,仿佛有什么东西在狠狠地撕扯着她的灵魂。

  宫女太监们看着她失魂落魄的模样,心中暗自窃喜。往日里,她的嚣张跋扈让他们受尽了委屈和屈辱,如今见她这般模样,他们也不再把她放在眼里,甚至开始有些幸灾乐祸。

  乌拉那拉氏缓缓地跌坐在地上,泪水如同断了线的珠子般夺眶而出。她终于明白,自己的一切幻想都不过是徒劳。曾经的恩宠早已如烟消云散,如今的自己只不过是被皇帝厌弃的废后而已。她绝望地闭上了眼睛,任由泪水在脸颊上肆意流淌。

  从那以后,乌拉那拉氏彻底失去了往日的趾高气扬,又变回了那个消沉冷漠的人。她默默地蜷缩在冷宫的角落,等待着生命的终结。而皇帝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要为这一世的大清选一个真正合适的继承人。

  皇帝暗自思忖着,永琰虽然年纪尚幼,但身上却散发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小家子气。这种小家子气不仅体现在他的言行举止上,更深深地烙印在他的性格之中。他心胸狭隘,容不得半点不如意,对于他人的批评和指责更是异常敏感。这样的性格特征,与一个皇子应有的宽广胸怀和大度气质相去甚远。

  皇帝不禁长叹一声,心中充满了无奈和遗憾。他深知,身为皇子,理应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然而永琰却如此狭隘和小气,让他不禁再次感慨自己上一世立乌拉那拉氏为后、选太子的眼光之差,竟至于斯!

  皇帝坐在金碧辉煌的御书房内,眉头紧锁,目光深邃地凝视着手中的奏折,却迟迟未能落笔。他的心思并不在这繁琐的朝政之上,而是被后宫之事所牵动。近日,他发现令妃所生的十四阿哥永璐和十五阿哥永琰,言行举止间尽是小家子气,全然没有皇家子弟应有的威严与气度。这让他不禁对令妃的教育方式产生了深深的疑虑。

  这两位皇子,虽然血脉尊贵,却似乎被令妃那包衣出身的背景所束缚,言行举止间流露出一种难以掩饰的小家子气。他们缺乏皇家应有的威严与气度,举止轻浮,言语间透露出一种市井之气,与皇帝心中那高大威严的皇子形象相去甚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然而,当皇帝的目光落在另一位皇子——永瑚的身上时,他的眼神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永瑚,乃是皇贵妃所出,其母出身世家大族,教养自然非同一般。在皇贵妃的精心教导下,永瑚自幼便展现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

  他举止端庄,言谈得体,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一种与生俱来的高贵与优雅。他的眼神深邃而睿智,仿佛能够洞察人心,他的笑容温和而亲切,却又不失皇家的威严。在众皇子中,永瑚无疑是最为出众的一个,他的气度与风范,让皇帝看到了大清未来的希望。

  皇帝心中暗自思量,永瑚的出众,不仅仅是因为他出身世家大族,更在于他自身那份对知识的渴求与对自我的严格要求。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不仅精通经史子集,更对兵法、武艺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才能与品德,都让他成为了皇子中的佼佼者。

  相比之下,永璐与永琰的表现却让皇帝倍感失望。他们虽然也有着皇子的身份,却似乎并未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耀。他们沉迷于权势的争夺与享乐的追求,却忽视了自身修养与才能的提升。这样的皇子,如何能够承担起治理国家的重任?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心中暗自赞许永瑚的气度与风范,却也深知这背后的深意——皇储之争,已然悄然拉开序幕。他明白,立储之事关乎国家的未来与命运,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朝野动荡,甚至危及江山社稷。

  皇帝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凝视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