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叶文学网>书库>历史军事>刷视频:震惊古人> 第56章 族谱造假

第56章 族谱造假

  【#族谱造假#】

  “哼。”

  贾渊儿子在地上不停磕头,满只求皇帝能免父亲一死。

  贾渊猪油蒙了心,收了人家贿赂,居然帮王姓庶族认证为琅琊王氏的后人。

  在这个当官看门第的年代,不亚于坐在人家头上拉屎。

  本来皇帝看着满脸鲜血,都有些于心不忍,准备免死罪,可谁曾想后世居然讲族谱造假。

  贾渊的事肯定会被记在史书上,若是史书没有丢失,百分之一万肯定能讲到。

  【着名跑步运动员苏炳添竟然是大文豪苏轼的后人在网上火了。

  苏炳添祖籍中山市某村的族谱显示苏炳添是苏轼的第29代孙。

  对此一些网友调侃道,苏轼写“竹杖芒鞋轻胜马”原本还以为吹牛,没想到还真有飞毛腿基因。】

  “飞毛腿?”苏轼看着张怀民说道。

  “兴许是形容苏兄跑的快。”

  【当然也有网友采取怀疑态度,苏轼逝世于11 01年,苏炳添出生于1989年,中间隔着888年,如果真是29代孙,那么平均每一代人都要在30岁之后生子。

  但众所周知古人结婚生子应该比较早,对此呢,中国苏氏研究学会会长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族谱真真假假需要学者进行一定的对比专业判断,确保其中没有编造缺失。】

  【那么,如何判断族谱的可信度呢?

  一个粗略的判断方法,只看族谱追溯的时间有多久远,越久远就越有可能伪造杜撰,尤其以明清时期分界线,追溯到明清之前的族谱造假可能性就比较高。

  历史上,有几个时期族谱造假现象却比较普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魏晋南北朝和明清。

  魏晋南北朝是族谱需要官方认证的。

  当时朝廷设立了谱局和谱官,专门给皇室王侯编修族谱,下面的官员,百姓就得自己写好族谱送到谱局,而后经过查验,通过官方认证。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在这样的背景下庶族想要咸鱼翻身就只有两条路,要么用利益收买名门望族采用和族通谱的办法混进对方家族,要么就铤而走险,伪造家谱冒充一下。

  《南齐书》记载:一个叫王泰宝的庶族因为自己出身卑微就贿赂了普官贾军,把自己的家族篡改进了特等士族琅琊王氏的族谱。

  但是琅琊王氏可不好惹,他们家有个大官尚书令王晏,发现有人乱攀自己高枝直接就去找皇帝告状了。

  皇帝得知此事后当场暴怒,要对贾渊施以极刑,贾渊的儿子为了救父亲,一直磕头谢罪,磕到血流满面,皇帝看他实在可怜,才免去了贾渊一死。

  魏晋南北朝的族谱造假还需要官员渎职,但明清时期的族谱造假就堪称零门槛,零难度。

  成化年间常州有个姓孔的暴发户,想给自己编一个高大上的血统,于是他把目光盯上了孔子。

  他听说附近有一个叫孔士学的人,是孔子的第五十五世孙。

  恰好他又比较贫困,暴发户立马就提着钱登门拜访,想让对方在族谱加上他这一支,没想到对方孙却有骨气当场就拒绝了。

  但是暴发户仍不死心,他一直等到孔十学去世,又找上门来一船米的代价,从孔士学的家人处换走了孔氏族谱。】

  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孔士学的儿孙很快体验到了什么叫“以德服人。”

  【明清的笔记史料还记载了一种特殊的职业谱匠,也就是专门收钱帮忙修编族谱的人。

  谱匠甚至还会人为做旧,故意用旧绢旧纸在做出年久剥落的样子,最后还不忘涂改几笔,看上去就像是珍藏多年的古董级传家宝。

  但这种流水线批发式的假作也有两个Bug,一是同姓之间厉害的祖先千篇一律,

  比如姓包的都说自己祖先是包拯,姓朱的总喜欢说自己祖先是朱熹朱元璋。

  据传有一本清河张氏家谱,把很多姓张的名人都说了,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张良,张飞,张九龄,甚至连玉皇大帝这样的神话人物都不放过。

  祖先可以编成同一个人,毕竟年代久远难以考证,但族谱的谱序、对家族简要历史的记载总不能也全都一样吧。

  但你要让谱匠一个个花心思写,很多人也懒得弄,于是高仿的名人所作谱序就出现了。

  据不完全统计,最经常被迫做去的两位名人分别是朱熹和文天祥。】

  评论区:

  [都是中国人,几千年历史,谁家数几代还没个名人了。]

  [我们寿姓就没有这种烦恼,毕竟没什么名人而且总共就那么几支。]

  [有啊,寿星公。]

  [我家族谱赫然写着蓝玉大将军。]

  大明,应天府。

  “嘿嘿,嘿嘿。”蓝玉也不说话,一个劲的盯着武将同僚们傻笑。

  咱的血脉传到后世了。

  “嘿嘿,嘿嘿。”

  朱元璋对着徐达和李文忠说道:“打一架,朕赦你们无罪。”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