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韦州区希范将数千兵马,牵制夏北境州府军,宋太子至府州,传令夏州李宁令哥,袭扰夏南境,狄青率大军离宥州,直奔灵州而去。
“宋军此次攻势之猛,将帅之和,兵卒之锐,臣生平未见。清河一战,夏军主力损失近半,再战乏力。宋国若一战而灭夏,于吾国大害,望陛下思之虑之。”
耶律洪基此时才明白为什么父亲在看完这份军报后会陷入深深的思绪中了。
这任谁看了都得懵啊。
就好像你认知中虽然肥胖,但不耐打的对头兼朋友,忽然把衣服撕了,露出邦邦硬的腱子肉,把隔壁那个一直仗着身材矮小灵活,不断踩脚恶心人的小皮猴子拎起来哐哐哐打了三拳。
力度与准度齐飞,鲜血共牙齿混色。三拳下去,小皮猴子就倒了一半,进入倒计时。
有了如此彪悍的战绩,根本用不着他本人宣扬腱子肉是真的,已然神功小成,大家自然而然地就会相信他。
而且单凭这份军报中宋军展现出来的素质与战力,耶律洪基感觉不仅夏军,连如今本朝的军队对上多半也要吃大亏。
本朝游牧起家,又不缺马匹,作战方式自然没有宋军那么呆板僵化,还要搞出一个什么阵图来束缚手脚。
但如今的朝中军队,可有如宋将狄青一般,敢用夜间营啸诈计诱敌的统兵将领,而且能配合着把营啸诈计实施成功的精良兵卒吗?
那可是夜间营啸!不是什么诈败诱敌。兵卒素质但凡差一点,假的立刻就能变成真的,能御使这些兵卒的,足能称得上一句智将。
即便抛开狄青这种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催生出的一代名将,王韶等需要天赋的智将不提,只如赵从贲和种谔这样的勇将呢?
这等勇将的风姿是遮不住的,仅仅是看军报,耶律洪基便感觉自己有些热血沸腾。
万军当前,单人出阵,或喝而拒敌,或杀而退敌,该是何等的豪情虎胆,才能让他们凛然不惧,仅凭一座尚未安顿好的空营就把夏军给吓退了。
这样的将领是可以当三军的箭头,成为扭转战役胜负手的。
本朝的萧迭里得可以算一个,但如今也被富贵生活与时间消磨掉了不少锐气,所以萧迭里得只能遗憾地成为过去式。
那如狄咏、张熙、折继长一般的中平之将呢?
在这一点上耶律洪基可以拍着胸脯说一句还是有不少的。但正因其材质中平,所以能够发挥出来的水平就很大程度上依赖手下兵卒的素质。
配上精兵,他们能在大雪天气里战上一夜,然后还有鼓足余勇,带人再追上一天,把委哥宁令给带回来。
可若是遇上孬兵,精气神就很可能会被连累崩盘。
无可否认,如今国中除了少许精锐,余者都比不过现在狄青所率领的这支宋军,因此勇猛之人在这支队伍中更添勇猛,怯懦之人也被激发得多了三分胆魄。
这样看来,宋军一战灭夏的可能性真的很高。
这样于国是大大的不利。
可真要干涉,让宋国把夏国这块到嘴的肥肉给吐了,重回令人安心的三足鼎立局面,朝中又得付出什么样的筹码。
确切一点来说,是什么样的代价?这个代价他们又能付得起吗?
耶律洪基捏着军报,脑中闪过无数个念头,但都零零碎碎,不成体系。
但很遗憾的是,对于尚未掌握最高权力的他来说,他并没有充足思考的时间。
问题沉沉地朝他压了下来。
“查剌(耶律洪基契丹名为耶律查剌),你也看过军报了,你的意见呢?”
对待自己的父亲,耶律洪基是畏多于敬。而且他虽是嫡长子,如今被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也能参与政事,但到底没有正位东宫,而他的父亲可是有着皇太弟的。
大辽的多头政治格局所导致皇太弟血案可是有先例的。
所以他思来想去,用了一个最中庸的说法:“惜乎李元昊未能亲自领兵。”
委哥宁令不过一长在富贵乡的纨绔子弟罢了,遇上狄青那个猛人,遭逢如此大败也算正常。
假使李元昊领兵,凭借他的威望与身份,即便是中了狄青营啸之计,也不会输得这么惨。
得了答案的耶律宗真只是摇头轻笑。
他这个儿子啊,本事是有的,但到底稚嫩了些。
只看到委哥宁令大败的根由是个人才具不足,没看到李元昊派委哥宁令将兵是七分故意,三分不得已。
如今西夏父老子幼,不少人提议效仿本朝立委哥宁令为皇太弟以备不时之需。
可李元昊辛苦一辈子,哪里舍得将好不容易攒下来的家底送给堂弟。
只看中原历史就知道,号称礼仪之邦,但涉及皇位争夺个个都红了眼睛,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孙策孙权还是亲兄弟呢,兄终弟及,可孙策的儿子可有成功活下来的?
就是要委哥宁令败,李元昊才能将西夏朝中提议立皇太弟的声音压下去。
再说由李元昊亲自将兵就能赢狄青了吗?他看未必。
李元昊已经老了,这个老不仅是指年龄,更是指心气。
作为一个已经被亲生儿子背刺过一回的人,他恐怕更担忧率领大军离开后有人挟幼子架空他,让他再一次腹背受敌。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