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叶文学网>书库>历史军事>千门36天局> 第5章 浴火重生

第5章 浴火重生

忽起忽落如此之快?其中究竟甚么缘故?

  秦桧自然想不到,汪伯彦会突然出现,那惊喜之状自不必说了。自从他被罢去宰相之后,人们看到他,像是躲瘟疫般地远远避开,连那些门生故旧,也渐渐与他疏远了。对此,他极感伤也很愤然!因此,汪伯彦登门造访,不但被他奉为座上宾,更待之以师礼。

  “会之,咱们就算故人相见,待以师礼实不敢当。”汪伯彦推让道。

  “一日为师,千日为父,先生何必谦逊。”

  二人客气一番,渐渐言归正题。汪伯彦急欲解开谜团,又不好直截了当地问,故作感叹地说:

  “会之,真想不到你会落到这个地步。”

  “是啊,连我自己也预料不到呢。”秦桧苦笑说。“其间是何原因?”汪伯彦又问。

  “原因吗?”秦桧欲语还休,顺手从几案上拈起一份手抄的折子:“你先看看这个再说。”

  “这是。..... "

  ”是朝堂对我罢职的制书。“

  汪伯彦顺着那折子读下去:

  自诡得权而举事,当耸动于四方;逮自居位以陈谋,首建明于二策。罔烛厥理,殊乖素期。念方委听之专,更责寅恭之效。而乃凭恃其党,排摈所憎,岂实尔心,殆为众误。顾窃弄于权柄,虑或长于奸朋。..... 兹榜朝堂,终不复用!汪伯彦早听人说,前年秦桧为了把相位谋到手,曾自诩说“有二策可以耸动天下”。接着又进“南人归南,北人归北”之策,主张向金人乞和,为此,朝野议论纷纷。这项传闻正与此制书相符,难道一切都成事实?

  最令汪伯彦吃惊的莫过于“终不复用”四个字,如此一来,秦桧这一生不是完了吗?

  “会之,这是事实吗?”汪伯彦不相信地问。“事实?"

  秦桧一时不好回答。他回想前年从北方历劫归来,第一次被高宗赵构召见时,曾试进言”如欲天下无事,须是南归南,北归北“。当时皇上不仅没异议,还命秦桧起草《与挞赖求和书》。又称赞他,说他”朴忠过人,朕得之,喜而不寐。“并且赐银帛二百匹两。怎么现在倒成”罔烛厥理,殊乖素期“?

  汪伯彦见秦桧迟而不答,知道他有难言之隐,也不好再问下去。不防秦桧突然问道:

  ”先生,学生有一事请教,请先生坦言以告。“”哎唷,汪某愧作人师,勿将我抬举得太高。有话尽可问,请教二字实不敢当。“

  ”先生曾经伴过圣驾,能不能说说,当今皇上什

  么脾性?"

  汪伯彦想不到秦桧竟会问及这么大的话题,顿

  觉一愣,却说:

  “何必问我,你了解的未必比我少。”

  “学生实在摸不着啊!"

  ”也不奇怪,岂不闻天意从来深不可测。“

  二人并不投契,各存戒心,都只说三分话。还是秦桧有心,故意把话锋一转:

  “难测就罢。那先生就讲讲,当年陈东、欧阳澈是死于谁人之手?"

  汪伯彦一凛,警觉地问:

  ”问这个用意何在?"

  “陈东与我是至交,与我曾是一起论道、一起主张向金人求战的好友。”秦桧若有所失地说:“听说汪先生曾插手此案。”

  “啊,秦桧之!”汪伯彦跳了起来:“你这是什么意思?你言下之意,陈东是死于我手?你是想替他报仇?既有此心,为什么执政期间,不行使你的宰相权力,偏在此时找我这只死老虎算帐?你也不想一想,当时的汪伯彦,位居黄潜善之下,处处受皇上的约束,那能轻易置人于死地?好吧,就当我是你朋友的大仇人,那你说说,怎么报仇法?"

  ”噢,先生,学生这厢赔礼了!“秦桧深深地施了一礼。

  ”你这是什么意思?“汪伯彦不好气地问。”其实,尽管我为陈东感到不平,既无能耐为他报仇,也不想去追究任何一个人,更不敢怪到先生头上。只是对当年陈、欧之死,及李纲罢相等诸多大事,心中一直存疑,极想弄个明白。“

  ”弄明白后,又能怎样?"

  “这个。..... "

  ”何况你已经失势,弄明白了又有何用?"“入曲径、探幽深,求奥妙、解真章。也许异日有用。”秦桧不紧不慢地说。

  汪伯彦怔怔地看着秦桧。"先生既是当年的知情者,还求吐露一二--放心!莫道先生曾授学于我,就依你说,咱们算是故人吧,秦桧对你若存欺心,愿遭天雷击顶!"

  “会之,你何必发此重誓。”

  汪伯彦也去掉戒心,便将康王登基,李纲去相,欧、陈之死,扯到宗泽殒命;又从黄潜善的为人、自己的难处,谈到高宗赵构的脾性,一个详详细细说,一个认认真真地听。

  最后,汪伯彦就五马山求援一事,论到皇家兄弟之情。

  “就在我未任宰相之前,听说汝州出了个假信王,被圣上下旨斩首,先生知不知道其中秘密?”秦桧忽然问道。

  “倒没听说,不过,假的就是假的,还能另有文章?"

  ”有人传说,皇上所杀的是真的信王赵榛!“秦桧脱口而出。

 &em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