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婚事

  大景建国两百年,近年来内乱外敌频起,百姓流离失所者骤增。

  延平三十一年冬,边塞武平县遭弃,黑齿族铁骑踏平武平县,烧杀抢掠,十室九空。

  荒凉之处看不尽悲苦,繁华之处数不清享乐。

  “二叔叔,包子。”耿耀背上的孩子不过五岁,小声的说着。

  宁安县临近封洛府,封洛府另一侧则是国都,故而宁安县繁花似锦,来往客商连绵不绝。

  武平县到宁安县,耿家一行七人,从冬走到夏,万幸回来了,这里和武平县犹如天地之分,耿母擦了擦眼泪,五岁的厚哥儿眼神怯怯,陌生的连话语都轻了。

  耿耀道:“娘,你孙子想吃包子。”

  两侧商贩的叫卖声好听悦耳,笑成弥勒佛一样的男人掀开蒸笼,露出热气腾腾,又大又圆的包子。

  边塞风沙大,耿母操劳的多,不过五十就已有了许多白发。

  她掏银钱去买了二十个素包子,一行人走到墙根处分着吃了。

  他们站着吃包子,引得来往路人侧目远离。

  实在无他,这一家四个男人,三个都是人高马大,身材魁梧,如此也就算了,其中居然还有一寸头男人,瞧着不过双十年纪,不知怎如此不孝。

  古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剪成狗啃样,怎配为人子。

  耿母没好气的横了耿耀一眼,耿耀摸了摸头发,心里委屈,又不是他自愿的。

  耿耀生在灵气复苏的现代,不爱拘束当了个散修,谁知道一朝穿越到了这里,一个没有灵气没有修仙者的古代。

  十岁原身落水耿耀穿来,当时他一身灵气俱在,只是老天似乎是发现了他这个漏洞,用行动警告着他不准许插手人间事。

  用灵气救人,杀生,浑身痛苦不堪不说,丹田的灵气更是会被抽走。

  耿耀观察过,无论他是否用灵气,那灵气都会缓慢消散,只是快一些和慢一些的区别。

  回宁安县途中,耿家财不敢外露,耿耀去山上捉了只野兔,刚拿起刀打算递给他爹,一道天雷就直直劈了下来。

  那雷追着耿耀劈了五里地,把他仅剩的灵气全劈没了。

  耿耀摸了摸自己的寸头,也行,寸头方便,就是在古代有些格格不入。

  被雷劈也有点好处,耿耀可以杀生了,以后可以和他爹学杀猪。

  吃了包子,一家人找到房牙子,等到安置好,已经是三天后。

  耿家这些年存了不少钱,其中耿耀在山上挖到人参占存钱大头,原是想买一个院子,谁知这些年宁安县的房价涨了又涨,存的钱便少了三十两。

  房牙子提议他们可以跟建善寺借上三十两,利息自然是要的。

  耿父耿母衡量了一番,又出去打听了片刻,回来后同意了下来,房牙子让人叫来建善寺的僧人,让耿父签了借据。

  一个不小的院子,除了正堂,另有四间住房,一间灶房,一间柴房,门口就在街上,穿过两步宽的小间,可以摆个长板做猪肉生意。

  平日把小间这侧的门一关,也不是多吵闹。

  “老大,穿那身新衣服,到地方别板着脸,说话好听些。”耿母道。

  老大耿武在边塞是个捕头,城破前耿家就已打算回乡,武平县县令平日对他多有欣赏,言和宁安县县令有过两面之缘,故而帮他写了封表荐。

  今日耿武就是想去县衙走一遭,看看是否有用。

  院子里一棵杏树,耿耀摘了个杏子吃,道:“我大哥就面瘫脸,好听的话会说才怪。”

  说着他看向一旁给耿武理衣服的惠娘:“大嫂,我大哥会跟你说好听的话吗?”

  惠娘面皮薄,被打趣的红了脸,一闪身进了灶房。

  耿母没好气道:“你还说你大哥,你比他好?你大哥娶了你大嫂,你小弟不随咱家的人,没有这一脸凶相,我也不愁,就愁你,怕是连个媳妇都捞不上。”

  耿家三个儿子,老大耿武是捕头。

  老三叫耿文,现在考了秀才。

  偏偏这个老二是个没出息的,取个名字叫:耿耀。

  一心想跟着耿父杀猪,以后继承家里的家产,耿父耿母能呕出一口血来,这杀猪的活算什么家产。

  俩人时常感叹,给老二取错名字了,早知道叫耿官什么的,说不定早有前途。

  耿耀摸了摸鼻子,道:“这还不是得怪娘,你和爹当年去边塞的时候给大哥捡了个媳妇,怎么就不知道给我捡个媳妇。”

  惠娘爹娘饿死,耿母耿父心生可怜,当年就带在身边,后来长大和耿武情投意合,直接嫁到家里。

  现在生了儿子叫耿厚,耿家人唤他厚哥儿。

  耿武出了门,耿母把耿耀看了又看,最后嫌弃他狗啃的头发,道:“你留在家里吧!我和你爹去。”

  耿耀:哎。

  耿父耿母换了身干净的衣服,见厚哥儿抱着腿也想出去,索性就带了他一起。

  “你们去哪?”

  耿母:“给你退亲去。”

  那三人出了院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