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80

br />   大家诚惶诚恐,连道不敢。

  温如初继续道:“你们都是耳目灵通的,想必已经知道大概。”

  “大年初一,金人犯境,一夜之间攻占我们边城三城,皇上当机立断,调兵遣将,将敌人挡在了山河关外,只是,战事如今胶着,敌人在城外安营扎寨,我军也无力外出驱赶,两方对峙,朝廷高层已经在谈议和一事。相信不久后,就能将此事完美解决。”

  “现在的问题是,去年雪灾,朝廷为了赈灾,国库没有余粮,此战完全靠各州府商户出钱出粮,所有州府轮流负责守边战士的军备,现在排到我们南安府。”

  说完这些,温如初低头喝茶,留一点空白给大家消化消化。

  花厅里一时之间落针可闻,大家心里暗暗叫苦,嘀咕衙门报到,果然没好事。

  刘青青和郭守云对视一眼,朗声询问:“大人,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们也想为前线的战士献上一份心意,只是,不晓得是个什么章程?”

  温如初给了她一个赞许的眼神,放下茶杯续道:“朝廷也不会让你们平白出力,待事成之后,最是尽责的三家,御赐为皇商。所有商户,都列在功劳薄上,名字载入史册,广发全国,让全国百姓知道你们的善举。”

  此言一出,花厅里的气氛顿时热烈了些。

  粮商李老板:“大人,我仓库里还有些许余粮,约摸百担,早就想捐给前线的战士,苦于没有门路,今日算是来对了!”

  开钱庄的王掌柜:“温大人,我家女眷心疼前线的战士,攒了白银一千两,欲献给战士们,劳烦您帮忙转送!”

  最大的绸缎铺子孙东家:“大人,我们家开布行的,打算为将士们每人做一双鞋,您看可以吗?”

  ……

  一听说能把自己的商行登记在功劳薄上,名字永载史册,这些商人们全都积极报名,勇于捐献,生怕自己晚了一步,名字被写到后面。

  温如初幽幽加了一句:“到时候排名按照贡献额度从大到小排序!”

  粮商李老板一拍脑袋:“啊哟,大人,我想起来,我城郊仓库装满了新收入的土豆,那个可以吗?”

  钱庄王掌柜咬着牙:“大人,我悄悄藏了一万两的私房钱,给战士们充作军费罢!”

  绸缎铺子孙东家恼怒的看着前面加码的两人,不敢落后:“大人,北边现在还冷呢,我们家收了许多棉花,不如为每位将士做身棉衣,抵御寒气!”

  ……

  温如初不停的点头,师爷史居正在一旁刷刷刷记录,等大家轮流捐了一遍,才发现青华园不动如山,一直没有开口。

  有人打趣:“哟,刘掌柜,你不是说匹夫有责么?到了真刀实枪的时候,是不是就要当王八,缩在壳里啊?”

  郭守云瞪了这人一眼,正要怼回去,被刘青青拉住,她悠悠一笑:“诸位掌柜,你们捐献的物资,是打算怎么送到前线去呢?要知道,这里距边城有一千里路呢!”

  众人一愣,物资怎么送到前线,这不是衙门的事情么。

  一想到衙门里那些小吏雁过拔毛的性子,顿时不放心了。这些物资都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可不要被损耗了去。

  孙掌柜急了:“哎哟,刘掌柜,你有话直说就是!”

  刘青青笑笑:“这次皇商名额,我们青华园就不跟你们抢了,只要你们出成本费,我们青华园不赚你们一个铜板,修一条从南安府到边城的铁路,帮你们运送物资,如何?”

  钱庄王掌柜冷笑:“不过万两银子,我打发人亲自骑马送去,哪里用多少成本费!”

  粮商李老板倒吸一口凉气,他的粮食骑马不现实啊。

  孙掌柜急了,要不把棉鞋棉衣也换成银子?

  刘青青意味深长道:“王掌柜糊涂,这是一次性的买卖么,你就不想在边城开个王氏钱庄么?

  李掌柜,你送了南安府特有的土豆去北方,要不要带点北方的粮食回来,听说他们北方的高粱和小麦很是便宜呢。

  孙东家,金人擅养牲畜,皮毛极多,要是弄到第一手的优质皮毛放在你们绸缎庄里,你觉得会如何?”

  被点名的几个商贾沉默了。

  王掌柜肚中扒拉了一下,边城现在不太平,不适合开新的钱庄分号。

  李老板心热不已,他早就眼馋北方的面粉,苦于没有路子弄来,若路途遥远,运费都比面粉价格高,还有被打劫的风险,现在呢,不怕了,有朝廷打底,哪个不长眼的土匪敢动军需,若打通了这条路,以后他从北边运麦面回来卖,再运稻米去北面,双赢啊。

  腹中坐此打算,面上却是一脸不赞同。

  谈生意嘛,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一会再压压价。

  若李老板是心热,那孙东家就是迫不及待,天知道他为了弄到上好的皮毛,受了多少委屈。

  自己头铁去进货,不小心遇到土匪,差点性命不保,花了大笔银子才捡回一条命。

  从其他商行那里进货,价格实在太高,没多少赚头,还要求爷爷告奶奶当孙子。现在呢,他能借着朝廷这股东风,借着青华园的铁路,直通边城,那里皮毛多不胜数,便宜完整,啧,今日实在来对了。

  他立刻举手赞成:“具体说说,怎么个修法?”

  刘青青寥寥而谈:“我仓库里有许多压制好的铁路磨具,只要简单的把地面修建平整,就能把磨具拼装在一起,快速修通,比修路还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