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叶文学网>书库>历史军事>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392章:落幕之前(二合一)

第392章:落幕之前(二合一)

; 暗中窥探了这一切的鬼神回到阴间,把这件事情告诉齐国的先君们。

  齐王建直接庆幸起来,“还好我们没有像秦国的死鬼一样,渡过大海去接受子孙的祭祀。”

  “不然的话,今天宗庙倾倒下来,明天就要灰飞烟灭了!”

  田齐即便保留了宗庙祭祀,可那么一点香火,凭什么供养这么多祖先呢?

  齐王建觉得,到时候肯定会有齐君吃不到冷猪肉,从而沦落下去的。

  而自己跟东瀛那边的血脉,差距比较遥远,还是公认的“亡国之君”……

  所以,

  齐王建下意识的,不怒反喜。

  齐威王给了这个不争气的子孙一巴掌,“保护不了自己的宗庙,这明明是子孙的问题!”

  “嬴秦在域外发展得多好?”

  “你竟然好意思跟他们相提并论吗?”

  齐王建被打的很委屈,垮着张老脸缩到了父母的身后。

  齐襄王安抚的拍了拍老儿子的肩膀,然后感慨着说:

  “当年姜齐的康公被饿死在海岛上,我的儿子建被饿死在荒山里,如今田齐最后的君主,也在海岛上迎来落幕……这何尝不是一种历史的循回往复呢?”

  唯一值得庆幸的,

  便是吕鹏没有下斩草除根这样的狠手,用宽容解除了姜田之间的仇恨。

  “只是不知道汉朝对此,会有何感想了。”

  ……

  “齐国发生内禅,使曾经的征夷大将军做了新齐王?”

  “他们派使者过来,请求天子的册封?”

  长安城中,

  正在庆祝自己孙儿周岁的太子刘据听说了这件事,不免惊讶了一阵,逗弄怀中小儿的手也停了下来。

  正好长出小牙齿的皇曾孙刘询趁机抓住祖父的手指,将它放到嘴里当磨牙棒。

  只是在辛苦进攻了许久后,也没能给祖父造成一丝一毫的伤害。

  “你除了给我涂一手的口水,还能干嘛?”

  刘据笑着把手指从孙儿的嘴里抽出来,然后把沾上去的口水,全都返还到了刘询的脸上。

  小孩于是不高兴的撇起嘴,开始哭闹。

  他的父母赶紧上前,把这个“只准自己作恶”的小子抱回去。

  刘据没了负担,便跟东宫臣属去往旁边的房间里,讨论有关齐国的事情。

  “陛下对此怎么看呢?”

  “陛下并没有生气的痕迹,直接同意了齐国的请求。”

  刘据听了,便点点头说,“陛下这两年的脾气,比以前稳定多了。”

  “可能是被人骂清醒了些吧。”

  有臣属仗着是私下议事,颇为不客气的说道。

  刘据并没有呵斥他的不敬。

  因为他心里也有类似的想法。

  他只是说,“难怪有贤人说‘偏听则暗’……如果身边没有敢于劝谏的人,即便曾经英明的君主,也难免犯下错误。”

  好在,

  带领大汉走上新阶段,开创新辉煌的皇帝,到底没有在偏听偏信的路上,一去不回头。

  从征和元年开始,

  年老的皇帝在缓和了跟储君的关系后,又开始了频繁的巡游。

  他在眺望自己治下山水的途中,见到了许多人,也听到了许多声音——

  这些年里,于乡野之中,

  莫名兴起了一股议论朝政的风气。

  虽然在经历了“大议盐铁”之事后,有识之士都能看得出,对如今土地辽阔,集权中央的大汉来说,像先秦那样召开“国人大会”,已经是艰难且低效的事,

  但这到底还只是潜在的认知,

  在明面上,朝廷也没有禁止言论,封闭民智的举动。

  所以,

  民间的文学之士,以及生活安稳的小民,仍旧遵循先人传下来的习惯,还有自己内心的家国情怀,对国家的诸多事物表达着关心。

  为了更方便让大家了解到国家四方的情况,

  一些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热心人士,也会在乡野之间,将来自远方的消息散播出去。

  虽然他们的消息灵通到有些诡异,昨天在西域塞外发生的事情,今天就有传达到中原的……

  但百姓很少会注意到这一点。

  诸夏血脉里的务实本能,让他们自动忽略了这点“小事”,更加关注那些南来北往,被人称之为“报郎”的家伙嘴中,所谓的“独家新闻”。

  很多时候,

  这些来历不明,很难被人找到踪迹的“报郎”,不会向百姓诉说自己的看法,只会带着卷成一卷的,在上面写满了文字的巨大纸张,来到热闹的乡野集市之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