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得寸进尺

  说起这个刘吾醒,可不是一般人。

  祖籍吉州【今江西吉安】,其曾祖乃是北宋仁宗朝的名臣刘沆,最高做到了当朝副宰相【参知政事】。

  当然,两人到底是直系还是远亲,就不清楚了。

  不过这个刘吾醒本人也不简单,其幼时便有神童之名,少年中举、青壮及第,徽宗初年便担任江南西路提学【即提举学事,相当于后世的省教育局局长】。

  至靖康变时,他已经是名满江南的大儒了,文名甚隆。

  因此被临安的弘光朝廷招入中枢,复刻了其曾祖刘沆的荣光,同样参知政事、官居宰辅。

  就这么一个人,名头听起来很大、很牛逼,可所管事务从来也和兵事没有半毛钱关系,新设十万新军这种大事儿,也是他能插嘴的?

  当然了,宋代,尤其是北宋奉行“以文制武”,文官别说插嘴,就是他娘的直接插手也属于正常操作。

  这老头是牛逼习惯了,根本没意识随着改朝换代,许多老规矩也要变变了。

  如果这第一桩还能说是大武朝立国时间太短,很多人还没转过弯来,可第二桩就真真让武从文起了无法抑制的杀心!

  且不提周绣娘的锦衣卫密报,就是在明州扑了个空的岳飞,也暗中送了私信报到临安。

  其中有一段,让武从文只一眼就双目充血、眼皮猛跳。

  “臣经多方查访,自幸存百姓口中得知,海寇之中虽有人口出海外倭语,然大多仍说我华夏汉话。”

  倭寇!

  武从文脑中瞬间就蹦出了这个词!

  大家以为所谓倭寇,都是小日子过得不错的人组成的吗?

  其实不然,占据绝大多数的还是国人,本土的大海商摇身一变就是倭寇首领,真正的倭人其实只是群打工的!

  不信翻翻史料,明朝时剿灭的那些主要倭寇首领都叫什么名字?

  汪直、陈思盼、卢七、沈九......

  这些华夏海盗人是从哪来的?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就算是,以孙悟空的能耐,也逃不出如来佛的五指山啊!

  那真正拿捏孙悟空的“如来佛”又是谁呢?

  答案不问可知,除了那些连朝廷都敢对抗,连开国帝王都敢逼迫的世家大族,还能有谁?!

  备倭军......

  呵呵,先自己假扮倭寇,然后再让朝廷花钱组建备倭军,这是既当婊子又立牌坊啊!

  不对,这么说都美化他们了。

  是一边自己当婊子赚钱,一边让武从文掏钱给他们立牌坊,还他妈顺便掌控了十万兵权!

  你以为那十万备倭兵从哪来?从北方调?

  还不是得从江南本地招,甚至兵源都是现成的,武从文一年前刚刚裁汰的那些冗兵嘛!

  不答应?

  那他们就敢让朝廷的财政瞬间崩溃!

  其实他们已经在这么做了。

  两宋不抑土地兼并,为什么还那么有钱?

  因为商业发达!

  这里的商业分两块,一是国内市场,二是对外贸易,后者甚至占了大头。

  北宋早期“澶渊之盟”明明就是一纸不平等条约,为啥称“盟”而不称“耻”呢?

  甚至到了后世,还有一大堆宋吹到处鼓吹老赵家这事儿干得有理、干得划算、干得漂亮!

  因为赔给辽国的那点儿岁币真就连根毛也算不上,泱泱大宋转手就能通过合法+走私的边境贸易,成百倍的赚回来。

  这要是一直打仗,还尼玛咋做买卖啊?

  也不对,打仗也不耽误走私赚钱,比如和西夏。

  很多人不知道吧?北宋给西夏的也有岁币!

  不信deepceek一下啥是“庆历和议”。

  到了南宋时,海贸占了大头,南海海域发现的古代沉船,占比最高的就是宋元时期的,其中尤以宋代海船最多。

  可见当时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有多么发达。

  再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明朝郑和下西洋,船只和航海技术那么发达,难道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

  还不是之前几百年的长期积累。

  “好!好!好!这一环扣一环的,简直精妙绝伦,把算盘都打到骨头缝里了!”

  武从文回到临安府后院,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阵咆哮,平复之后咬着牙说出这句。

  “二狗!”

  他突然喊了一句,屋门随即被推开,陈二狗默不作声的走了进来。

  “史家和摩尼教那边进行的怎么样了?”

  陈二狗低声答道:“已经差不多了,昨晚报告上的数字是一万三千六百五十四人。”

  武从文点点头,“够用了。告诉他们停止行动,免得在最后关头出岔子。”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